武漢:兩高校按學分制收費 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10月13日下午,在由教育部高教司與武大聯(lián)合舉辦的高校學分制改革工作研討會上透露,從2011年起,武漢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將在湖北省高校中率先實行按學分制收費,這是繼去年武大首次在新生中試行該收費模式后,湖北省高校學分制改革的又一次嘗試。
兩校今秋起按學分收費
13日全國共有107所高校教務工作負責人到會交流,而作為“東道主”,武漢大學也是自1978年起,我國第一所實行學分制改革的高校。目前,學分制已在我國各級各類高校普遍推行。
據了解,當前國內高校主要有兩種收費模式:一是按學分進行學籍管理,按學年制收費;第二種便是按學分收費,目前多數(shù)高校都是按學年制收費,而學分制收費近幾年開始在國內部分高校試行。去年,武大在湖北省率先嘗試在新生中推行學分制收費,至今秋開學,武大和武漢理工大學已被正式批準在湖北省實行學分制收費。
有望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據武大教務部負責人介紹,與學年制收費相比,學分制收費由過去的“按年交學費,按課表上課”改變?yōu)?ldquo;按學分付費,可自由選課”,這給予了學生更大的學習自主權,同時也能讓他們更直觀感受到學習的成本壓力,促使他們認真對待學業(yè)。
而且,通過自主安排學分修習計劃,優(yōu)秀學生便能提前畢業(yè),更早地服務社會。更重要的是,將選課權交給學生,也給教師的教學敲響了警鐘。武大規(guī)定:“通識選修課選課人數(shù)不達15人不開課”:“學生選課實行試聽確認制。所選課程可以試聽兩次”,一些缺乏吸引力的課程和教師將面臨停課的壓力。
同時,武大學分制收費還對學業(yè)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了更大的獎勵,如學生申請10個以內的通識課創(chuàng)新學分不需交費;學生一學年平均學分績點達到3.7及以上,下一學年獎勵3學分的課程學分費;畢業(yè)時若總平均學分績點排在畢業(yè)生總人數(shù)前1%,返還全部課程學分費等。
部分師生尚不習慣
日前,武大有關機構在校內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盡管該校學分制收費已試行了一年,但不少教師和學生的觀念還沒徹底改變過來。教師還是習慣計劃安排的課程體系;許多學生仍存在自主意識不夠,缺乏獨立判斷和自我選擇的能力等問題。
“最怕此后我們和老師、學校之間的關系變成了單純的經濟關系。”一些同學在接受采訪時流露出這樣的擔憂。而文學院教師王統(tǒng)尚則提出新的憂慮:與校內眾多有名望的資深教師相比,缺乏教學經驗及影響力的年輕教師壓力會更大,由學生憑個人喜好決定教師的課時,是否會帶來新的不公平等等,而武大師生的這些擔憂,也在其他學分制收費試點院校同樣存在。
推薦閱讀:高三家長頻道 大學數(shù)據庫 高三復習題
各地高考實用信息 2012空軍招飛 2012藝考
2012高考每月大事備忘錄
(責任編輯:張影)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