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志愿填報:不必狂追“熱門專業(yè)”
法國心理學專家約翰·法伯曾經(jīng)做過一個的“毛毛蟲實驗”: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首尾相連,圍成一圈,并在花盆不遠處撒了一些毛毛蟲愛吃的松針。毛毛蟲天生有一種“跟隨”性,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的邊緣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時過去了,過去了,又過去了,這些毛毛蟲還是夜以繼日地繞著花盆的邊緣在轉圈,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最終因為饑餓和精疲力竭而相繼死去。
在網(wǎng)絡上,我們看到許多志愿填報的指導文章,例如“最適合男生學習的專業(yè)”、“最適合女生學習的專業(yè)”等。其實,高考志愿追求的目標是性價比最大化。
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現(xiàn)在近40年的時間里,專業(yè)選擇的熱點從文史哲—理工科—通訊—計算機—金融,“熱門專業(yè)”從未停下變化的腳步。從大學畢業(yè)到退休約有40多年的時間,期間哲學可以從熱門專業(yè)變?yōu)槔溟T專業(yè),法學也可以從熱門專業(yè)變?yōu)榧t牌專業(yè)。拋開“熱門專業(yè)”的變化不說,大量生源同時擠進一個專業(yè),也必然會造成未來行業(yè)內的激烈競爭。
在40多年職業(yè)生涯行業(yè)競爭的過程中,如何占據(jù)優(yōu)勢?如何占據(jù)長期優(yōu)勢?如何在退休的時候依然占據(jù)優(yōu)勢?有一個的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一塊板。在工業(yè)化時代,這個理論的確非常有效。但是在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不論是在公司還是在社會,一個人沒有必要精通一切,只需要有一塊足夠長的長板,以及一個有“完整的桶”的意識的管理者,就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補齊短板。要想成功,就要努力成為某個行業(yè)中最長的長板。
唯有喜歡和堅持才能幫助考生最終成為長板,與其在志愿選擇上盲目跟風,根據(jù)專業(yè)熱度和社會需要塑造自己,還不如努力做的自己。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wǎng)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