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把握思維的奧妙鞏固練習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識點,方便廣大網(wǎng)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一、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所選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內(nèi)。每小題2分。共計24分。
1.人類意識的產(chǎn)生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類意識產(chǎn)生的物質基礎是
A.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 B.人腦
C.思維著的精神 D.客觀存在
2.在螞蟻界,一窩螞蟻多達萬只,但多而不亂,各司其職、分工明細:蟻后的任務是產(chǎn)卵、繁殖;工蟻負責建造、覓食、運糧、育幼等;雄蟻負責與蟻后繁殖后代;兵蟻則負責抵御外侵、保衛(wèi)家園。對于這種既沒有誰挑肥揀瘦,也沒有互相扯皮、內(nèi)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為,有人認為某些動物還是有意識的。認為某些動物有意識的觀點
A.肯定了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B.否認了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C.夸大了意識的能動作用 D.否認了只有高等動物才有意識的觀點
3.《三國演義》寫盡了十八般兵器,但沒有寫到手槍;《封神榜》寫盡商紂宮廷的奢華,卻沒有提到互聯(lián)網(wǎng)、高爾夫。這是因為
A.意識活動沒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 B.人們的意識無法反映未來
C.意識的內(nèi)容來自客觀存在 D.人的意識無法把握事物的本質
4.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8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正是在長期的歷史比較中,考慮選擇我們黨作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為國家和民族復興的領導力量。中國人民的舉動主要體現(xiàn)了意識活動的
A.目的性和計劃性 B.自覺選擇性 C.主動創(chuàng)造性 D.重復性
5.近幾十年來,人們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對人類能否征服癌癥這個問題的回答越來越肯定了,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癌癥生物系主任馬克思·艾塞克斯預測:大約再過五十年到一百年,人類將擺脫癌癥這個惡魔。這表明
A.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 B.人們的意識活動欠缺計劃性和目的性
C.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D.人類的認識能力過于有限
6.200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各地都掀起了學習長征精神的熱潮。我們之所以要大力弘揚長征精神是由于
A.物質決定精神 B.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決定物質
C.精神離不開物質 D.精神可以變物質
7.許多成功者有這樣一句經(jīng)驗之談:“腦子決定步子”。這句話主要強調了
A.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B.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C.意識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 D.意識可以決定物質
8.為進一步把學習研究宣傳科學發(fā)展觀引向深入,由中宣部理論局主辦,人民網(wǎng)理論頻道承辦的“《科學發(fā)展觀學習讀本》網(wǎng)上座談會”于2006年7月18日在人民網(wǎng)召開。我們之所以要學習貫徹科學發(fā)展觀,是因為
A.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B.有了科學發(fā)展觀,就能促進事物的健康發(fā)展
C.關于發(fā)展的觀點都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D.科學發(fā)展觀作為一種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9.鮭魚生活在海里,卻要游到內(nèi)河源頭去繁殖,行程常達上千公里,一路上,它們不吃不喝,迎接一個個嚴峻挑戰(zhàn),在瀑布或河流落差大的地方,它們必須一次次地奮力跳躍,往往傷痕累累,甚至撞死在石頭上,還有數(shù)不清的天敵磨刀霍霍在等候著它們的到來。但它們從不 畏懼,更不后退,歷盡千辛萬苦,千難萬險,九死一生,終于到達目的地。下列對鮭魚上述活動的評價正確的是
A.它們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B.它們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C.它們的行為是無目的的本能的活動 D.它們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10.“大壩橫跨長江天塹,電能照亮半個中國,萬噸巨輪直達重慶,下游六省再無水禍”, 自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全線建成后,三峽將按照人們的意志發(fā)揮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國人的注意。這表明
A.人們的主觀意志可以決定一切 B.意識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
C.只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就能產(chǎn)生巨大的效益 D.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11.上題材料還充分說明
、偃藗兡軌蛘J識規(guī)律并利用規(guī)律為人類造福②人們能夠利用對規(guī)律的認識改造客觀世界③人們利用規(guī)律的前提是服從規(guī)律④人們可以改變規(guī)律,使其服從人們的需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12.2006年高考降下帷幕,緊接著是考生填報志愿的重要13子。連13來,在南昌街頭出現(xiàn)了一些算命者,自稱能為考生“點撥”報考哪個院校、選擇什么專業(yè),當被問及靈不靈時,算命者多以“心誠則靈,心不誠則不靈”的說法進行搪塞。這種說法
A.主張物質和意識辯證統(tǒng)一 B.夸大了意識的能動作用,屬唯意志主義
C.做到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有機結合 D.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原則
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所選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內(nèi)。每小題3分,共計15分。
13.人腦是一個由大量神經(jīng)細胞組成的極其精細的神經(jīng)機構。其中的神經(jīng)細胞計達150億個之多。這些神經(jīng)細胞,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如看書、寫字、繪畫、聞味、唱歌等等,都有相應的神經(jīng)細胞來負責。當你揮拍打乒乓球時,球來往如梭,眼睛看準了球的方位,視神經(jīng)以每秒120米的速度把情況報告給大腦,腦迅速在千分之一秒內(nèi)作出反應、判斷,又通過運動神經(jīng)把命令傳達到胳膊、手和腿,于是球被準確地打了回去。這表明
A.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 B.人腦具有產(chǎn)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C.意識活動是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實現(xiàn)的
D.意識的內(nèi)容來源于客觀存在
14.在圓滿完成13天的太空任務后,“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于美國東部時間2006年7月17日9點14分(北京時間21點14分)安全返回地球,降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成功發(fā)射與安全返回說明
A.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B.既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又要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C.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D.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15.昔周文王拘菱里推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明失明厥《國語》,孫臏截膝而論兵法,司馬遷遭腐作《史記》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在苦難的魔爪摧殘下,他們硬是憑著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靠著堅定的信念成就了一番偉業(yè)。這表明
A.特殊人物的主觀能動性能夠突破規(guī)律的制約 B.人的意識無所不能
C.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促人奮進 D.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16.由于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地處閩北山區(qū)的建甌市城區(qū)開始進水,電力、供水和公路交通中斷。面對嚴重積水,福建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經(jīng)過慎重研究,擬同意建甌考區(qū)推遲2006年高考,并報教育部有關部門批準。這說明
A.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B.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就能無往而不勝
C.意識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 D.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17.據(jù)《泰晤士報》2006年7月14日報道,曾以擁有日本最神圣的科學研究中心而自豪的筑波市現(xiàn)在擁有了一座世界上最糟的風力發(fā)電站。這個已經(jīng)運作12個月的風力電站耗電量是發(fā)電量的43倍。原來,筑波全年的平均風速只有2.5千米/小時,而建立風力發(fā)電站所需要的平均風速為15到20千米/小時。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
B.要把高度的工作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tài)度結合起來
C.要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結合起來
D.人不應該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三、簡答題(9分)
18.早在強熱帶風暴“碧利斯”還在菲律賓肆虐之際,我國氣象部門就準確預報出它將在2006年7月14日在福建沿海登陸,并危害我國沿海省市,這凸顯了我國在臺風預報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因“碧利斯”的路徑、移動速度等較為怪異,加之人們對臺風在具體地域的降水量難以準確預報而導致的應急準備情況較差,截至7月19日16時,“碧利斯”引發(fā)的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浙江等省區(qū)嚴重洪澇災害,已造成45個地市的2645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193人,失蹤156人,緊急轉移安置295.2萬人,倒塌房屋21.2萬間,損壞房屋28.7萬問。
上述事實體現(xiàn)了哪些哲學道理?
四、辨析題(11分。僅作判斷不說明理由者不得分。)
19.心想事成。
五、論述題(16分)
20.2006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二)作文材料:一只老鷹從鷲峰頂上俯沖下來,將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于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撲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只什么鳥,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1)孩子為什么會覺得烏鴉可愛?(4分)
(2)我們從這則寓言故事中得到的有益啟示是什么?(12分)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政治:把握思維的奧妙鞏固練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