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一区字幕精品|一二三区欧洲视频|国产无遮挡裸体女|好吊色91青青草|色欲TV亚洲国产|私人高清强伦中文字幕|国产在线自慰欧美综合图区|色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九九九久久精品亚洲视频久久精品|亚洲无码中文在线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

2017-01-14 22:24:03 來源:精品學習網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一課考點

  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

  1、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重要標志

  3、分封制(內容、特點、意義)

  特點:周天子是諸侯的共同主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

  意義:加強統(tǒng)治,鞏固王權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

  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地位,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與團結。

  5、西周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

  6、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課考點

  重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難點:秦朝創(chuàng)建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稱號的由來 ②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內容:皇權至上、皇帝獨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縣制

 、偾爻醒牍倭艡C構的特點:

  第一、它是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

  第二、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封建時代的統(tǒng)治特點——國與家同治)

 、趶U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是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轄下的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單位。

  3、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①頒布秦律②統(tǒng)一度量衡、貨幣和車軌③統(tǒng)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1)對秦朝的影響:①有利于封建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②初步奠定祖國疆域,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 ③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人民的專制統(tǒng)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處境的惡化。

  (2)對后世的影響: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chuàng)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

  第三課考點

  重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兩漢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漢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時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點:不斷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職權,進一步加強皇權。

  5、宋朝的“二府”: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權

  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綜合漢蒙政治制度,加強皇權有新發(fā)展

  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事機關

  元朝時統(tǒng)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的機構是:宣政院;

  7、中國省制的開端是:元朝時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創(chuàng)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變革。

  郡縣制(秦朝)——郡國并行制與州郡縣三級制(漢)——州縣兩級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是它的發(fā)展軌跡。

  (2)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后聽命于中央。

  第四課考點

  重點: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1、中國宰相制度的廢除是在:明太祖時;

  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君主專制強化

  2、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后,為了減輕皇帝工作壓力增設了:內閣;

  3、宰相制與內閣制的區(qū)別:

  宰相被制度賦予決策大權,其地位十分牢固。

  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并無決策權。

  4、區(qū)分明朝內閣制度與西方近代內閣制的本質不同:

  內閣是皇權專制的產物,它維系了君主的絕對權力,保證了君主對全國有效的統(tǒng)治,進一步鞏固了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內閣是政治民主監(jiān)督機制,有助于防止專制獨裁。

  5、我國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的標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設立軍機處

  6、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影響:

  積極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政治保障。

  消極作用:嚴重地扼殺了社會的創(chuàng)造力,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減緩了社會發(fā)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國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單元: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第一課考點

  重點:鴉片戰(zhàn)爭與中英《南京條約》;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

  《馬關條約》;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與《辛丑條約》

  1、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的是:英國;

  2、鴉片戰(zhàn)爭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國變成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英國決意打開中國市場)

  直接原因:林則徐的虎門銷煙

  3、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中國人民自發(fā)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爭;

  5、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中英《南京條約》,

  6、《南京條約》中“五口通商”“關稅協(xié)定”等反映了英國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影響表現在三個變化:

  (1)社會性質變化:由封建社會轉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

  (2)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矛盾開始轉化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前者成為中國社會最主要矛盾。

  (3)革命性質變化:由農民革命轉變?yōu)榉吹鄯捶饨ǖ呐f民主主義革命。

  7、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8、焚燒圓明園的事發(fā)生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960年)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時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