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難關和矛盾中"。他認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識部門造成無數(shù)困難和錯誤的主觀原因。 --摘自《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 材料3毛澤東說:"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fā)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哲學上的'唯理論'和'經驗論'都不懂得認識的歷史性或辯證性,雖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認識論的全體上則都是錯誤的。" --摘自毛澤東《實踐論》 請回答: (1)材料1中笛卡爾和斯賓諾莎的哲學觀點有什么共同點和區(qū)別點? (2)材料2中洛克和貝克萊的哲學觀點有什么共同點和區(qū)別點? (3)材料3中毛澤東是怎樣評價了哲學上的"唯理論"和"經驗論"的? 9.試依據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分析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及其關系。 一、選擇題Ⅰ 1.【答案】B 【考點】本題考查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解析】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之所以更重要,是因為這次飛躍是對實踐的指導、對認識的檢驗、豐富與發(fā)展。A項太籠統(tǒng),沒說明原因;C項只是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D項說法不準確,認識本身是沒有結束的。 【拓展】本題主要考查實踐對于認識過程的重要意義。 2.【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理性認識的特點。 【解析】理性認識就是對感性認識材料的概念加工以達到事物本質的過程。理性認識不僅是對感性認識的簡單綜合,而是借助于抽象思維對其進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等深刻的邏輯思維過程;更不是與客觀事物無關的自由創(chuàng)造物,而是以感性材料為基礎的,對事物本質的把握。C項表達的是感性認識,或是唯心主義的神秘直觀。 3.【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某一次認識完成的標志。 【解析】某一次認識完成的標志是看其有沒有實現(xiàn)第二次飛躍,由此可知D正確。A項是感性認識前的準備;B項是第一次飛躍;C項根本不能夠說明問題。 4.【答案】D 【考點】本題考查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概念及其關系。 【解析】經驗在本質上是感性認識,即對事物現(xiàn)象的初步認識,而不一定是正確認識。 二、選擇題Ⅱ 5.【答案】BCD 【考點】本題考查對認識的辯證過程的把握。 【解析】A項不完全:應該是(感性)具體-抽象-(理性)具體。從具體的感性材料抽象出本質層面上的要素,最后到達一個理性上的具體,使感官材料在理性中整體再現(xiàn)出來,這是一個辯證過程。 6.【答案】ABC 【考點】本題是對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實例關系的考查。 【解析】D項:并非意識建構認識對象,而是對認識對象的認識、支解需要人的主觀意識、主體來建構。而且,這里的建構只能理解為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而并非主觀唯心主義意義上的創(chuàng)造。 【拓展】本題中的認識對象只有一個,即大樹。 7.【答案】ABCD 【考點】本題考查認識過程反復、曲折性的原因。 【解析】四個選項分別從矛盾、認識、事物和認識的條件等多個角度出發(fā)論證了認識的曲折性和反復性。 三、分析題 8.【答案要點】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
報考直通車 |
·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訪談實錄】2011考研政治真題點評 |
·2011年考研政治科目試題及答案解析匯總 |
·考研教育網:2011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解析 |
·文都徐之明版2011年考研政治試題參考答案 |
·文都版2011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2011年考研政治押題預測:法律基礎部分知識框 |
·2011年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毛澤東思想概論押題預測 |
·2011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押題預 |
·2011年考研政治分析題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