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鸛草
來源: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3-05-21
【英文名】 HERBA ERODII/HERBA GERANII
【別名】老鸛嘴、老鴉嘴、貫筋、老貫筋、老牛筋
【來源】本品為牻牛兒苗科植物牻牛兒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 、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尼泊爾老鸛草、西伯利亞老鸛草、塊根老鸛草及其變種高山塊根老鸛草(或野老鸛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 的帶果實全草干燥干燥入藥。以牻牛兒苗(習(xí)稱“長嘴老鸛草”),老鸛草、野老鸛草(二者習(xí)稱“短嘴老鸛草”)較常見。
【采制】夏、秋二季果實近成熟時采割,捆成把,曬干;再除去殘根及雜質(zhì),略洗,切段,曬干。
【性狀】
長嘴老鸛草:莖長30~50cm,直徑0.3~0.7cm,多分枝,節(jié)膨大。表面灰綠色或帶紫色,有縱溝紋及稀疏茸毛。質(zhì)脆,斷面黃白色,有的中空。葉對生,具細(xì)長葉柄;葉片卷曲皺縮,質(zhì)脆易碎,完整者為二回羽狀深裂,裂片披針線形。果實長圓形,長0.5~1cm.宿存花柱長2.5~4cm,形似鸛喙,有的裂成 5瓣,呈螺旋形卷曲。無臭,味淡。
短嘴老鸛草:莖較細(xì),略短。葉片圓形,3 或5 深裂,裂片較寬,邊緣具缺刻。果實球形,長0.3~0.5cm.花柱長1~1.5cm,有的5 裂向上卷曲呈傘形。
野老鸛草:葉片掌狀5~7深裂,裂片條形,每裂片又3~5深裂。
尼泊爾老鸛草:形態(tài)與老鸛草相近,但植物較矮小,高30~45厘米,逆生平伏毛。葉3~5深裂,裂片小,卵狀披針形或狹卵形,先端鈍尖,緣具不整齊粗齒。花徑約1厘米,白色、淡紅色或紫色。
西伯利亞老鸛草:莖直立或斜升,全體被柔毛。葉通常5深裂,裂片菱狀披針形,或近披針形,再2~3中裂,先端鈍尖,邊緣具不整齊鋸齒。花徑約0.7~0.8厘米,淡紅色或近白色,每花梗著生1花,花瓣具紫色網(wǎng)紋。
【性味歸經(jīng)】辛、苦,平。歸肝、腎、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止瀉利。用于風(fēng)濕痹痛,麻木拘攣,筋骨酸痛,泄瀉痢疾。
【用法用量】 9~15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