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苦荬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3-05-25
水苦荬中國各地均有,多生于田邊水溝低濕草地。莖直立肥壯,多水分,中空,初夏開花,果球形。果內(nèi)常因有小蟲寄生而膨大呈桃狀,此蟲癭果及草供藥用。性味苦、甘、平。成分全草含雜煎類、蛋白質(zhì),可溶性含氮化合物,可溶和不溶性含磷化合物,另據(jù)報道,生于水中者所含的氮、磷化合物較生在旱地者為高。功用活血止血,解毒消腫。
【咳血咯血】水仙桃草30克,藕節(jié)、仙鶴草各15克,水煎服。
【月經(jīng)過多】帶蟲的仙桃草30克,益母草15克,當歸9克,水煎服。
【跌打傷】仙桃草焙干研末,每服3克,熱黃酒送服,一日2-3次。水苦荬
【別名】水仙桃草、仙桃草、水仙桃、水篙苣、接骨仙桃
【云南、四川】、水接骨丹、接骨仙桃草、蟲蟲草、水萵苣、水對葉蓮
【來源】為玄參科婆婆納屬植物水苦荬Veronica anagalis aquatica L.和芒種草V. undulata Wall.,以帶蟲癭果的全草入藥。夏季采集有蟲癭果的全草,洗凈,切碎,曬干或鮮用。
【性味歸經(jīng)】苦,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腫。用于咽喉腫痛,肺結(jié)核咯血,風濕疼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跌打損傷。外用治骨折、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