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
來源:醫(yī)學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3-05-26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Qiū Hǎi Tánɡ
【來源】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花朵。
【原形態(tài)】秋海棠,又名:八月春、斷腸花(《群芳譜》),相思草(《漳州府志》),斷腸草(《大觀錄》)。
多年生草本,地下具塊莖。莖直立,光滑,高約60厘米。葉斜卵形,先端尖,邊緣有細鋸齒,基部斜心臟形,上面具細刺毛,下面和葉柄帶紫紅色,葉腋間生有小珠芽,落地生新苗;ǚ奂t色,雌雄同株;雄花花被4,外2片形圓而大,雄蕊多數(shù),花絲成一總柄,藥黃色;雌花花被5或較少,在內者較小,子房下位,花柱3歧,柱頭扭曲狀。蒴果具不等大3翅,胞背裂開;ㄆ8~9月。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園。全國各地有分布。
【化學成份】全草含草酸。
【性味】《藥性考》:味酸,性寒,無毒。
【功能主治】《百草鏡》:擦癬殺蟲。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