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韓愈在《張中丞傳后敘》中用“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作比喻來駁斥的觀點是( ) A.城之陷自遠所分始 B.疑畏死而辭服于賊 C.責(zé)二公以死守 D.南霽云之降賊 2.《趙威后問齊使》一文展開議論的方式是( ) A.問答式 B.寓言式 C.類比式 D.對比式 3.統(tǒng)貫《愛爾克的燈光》全文的線索是( ) A.燈光 B.愛爾克的燈光 C.作者心靈的燈 D.“長宜子孫” 4.善用“欲擒故縱,引君入彀”的論辯手法的是( ) A.孔子 B.莊子 C.孟子 D.李斯 5.成語“禍起蕭墻”出自( ) A.《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B.《秋水》 C.《寡人之于國也》 D.《諫逐客書》 6.《李將軍列傳》中李廣終生未得封侯的原因在于( ) A.生不逢時 B.數(shù)奇 C.殺已降 D.朝廷賞罰不公 7.從內(nèi)容上看《詩經(jīng)·氓》是一首( ) A.諷喻詩 B.棄婦詩 C.田園詩 D.愛情詩 8.我國文學(xué)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 ) A.《樂府詩集》 B.《離騷》 C.《詩經(jīng)》 D.《楚辭》 9.在陸游的《關(guān)山月》一詩中,在內(nèi)容上能夠統(tǒng)攝全詩的事物是( ) A.和戎詔 B.歌舞 C.落月 D.笛聲 10.在《風(fēng)波》中,魯迅描寫趙七爺?shù)霓p子盤上、放下、又盤上說明了( ) A.趙七爺?shù)挠廾谅浜、麻木不仁的性?nbsp; B.趙七爺?shù)牟粚W(xué)無術(shù)、傳統(tǒng)保守的性格 C.趙七爺?shù)难b腔作勢、信口開河的性格 D.趙七爺?shù)膹?fù)辟之心不死而又善于韜晦的性格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兩句所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 ) A.對比 B.類比 C.暗示 D.象征 12.莊子的《秋水》中寫道:“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痹谶@里,所用的修辭手法是( ) A.排比、比喻 B.類比、對偶 C.排比、象征 D.比喻、暗示 13.韓愈在《答李翊書》中說:“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這里用的論證方法是( ) A.對比法 B.類比法 C.演繹法 D.歸納法 14.在《燈下漫筆》中,魯迅寫道:“假使真有誰能夠替他們決定,定下什么奴隸規(guī)則來,自然就‘皇恩浩蕩’了!边@里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 ) A.諷刺 B.暗示 C.借代 D.反語 15.孟子《寡人之于國也》一文的中心線索是( ) A.民不加多 B.民不加少 C.以民為本 D.五十步笑百步 16.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表現(xiàn)作者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是( ) A.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B.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C.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D.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17.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所要警戒的對象是( ) A.“好煩其令”的長人者 B.橫征暴斂的貪官污吏 C.“輟飧饔以勞吏”的百姓 D.不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種樹者 18.王昌齡的七絕《從軍行》的中心句是( ) A.青海長云暗雪山 B.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C.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D.不破樓蘭終不還 19.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中寫到的“那遼遠的一角”指的是( ) A.解放區(qū) B.淪陷區(qū) C.東北地區(qū) D.海南地區(qū) 20.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的修辭手法有( ) A.設(shè)問、比喻 B.反問、比喻 C.設(shè)問、對偶 D.反問、夸張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1.在《選擇與安排》一文中,作者認(rèn)為,寫好文章最重要最艱苦的工作是( ) A.搜尋材料 B.語言表達 C.選擇材料 D.寫作意境 E.安排材料 22.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描寫的自然景物主要有( ) A.江水 B.滄海 C.明月 D.幽壑 E.清風(fēng) 23.下列文章中用對話形式展開的論說文有( ) A.《季氏將伐顓臾》 B.《寡人之于國也》 C.《答司馬諫議書》 D.《秋水》 E.《趙威后問齊使》 24.下列文章中屬書信體的有( ) A.《答李翊書》 B.《諫逐客書》 C.《答司馬諫議書》 D.《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E.《報劉一丈書》 25.《詩經(jīng)》在表現(xiàn)形式上的特點主要有( ) A.以四言為主 B.一首詩一韻到底 C.民歌中常有重疊句 D.多用比興手法 E.講究對偶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 27.哭聲直上干云霄。 干: 28.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藉: 29.遂散六國之從。 從: 30.漢軍罷,弗能追。 罷: 31.有志乎古者希矣。 希: 32.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其門。 躡: 33.冬雷震震,夏雨雪。 雨: 34.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愆: 35.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如:四、簡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閱讀下面一段文字: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請回答: A.這里描寫了哪兩種自然景物? B.這兩種景物的描寫起到什么作用? C.河伯為什么望洋向若而嘆? 37.下面是培根《論學(xué)問》中的一段話: 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shù)學(xué)使人精細(xì);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xué)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請回答: A.用一句話概括這段話的旨意。 B.這段話與讀書治學(xué)的方法有什么關(guān)系? C.這里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8.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中有這樣一段詩句: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溫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請回答: A.“無形的手掌”指的是什么? B.“手指沾了血和灰……”句體現(xiàn)了什么? C.“那遼遠的一角”指的是什么地方? D.這一節(jié)詩中,詩人通過什么方法表達了他的什么樣的感情? 39.莫泊桑的小說《米龍老爹》是這樣開頭的: 一個月以來,烈日在田地上展開了炙人的火焰。喜笑顏開的生活都在這種火雨下面出現(xiàn)了,地面上一望全是綠的,蔚藍的天色一直和地平線相接!心切┫褶r(nóng)夫身體一般骨干嶙峋的古老蘋果樹正都開著花。烏黑鉤曲的老樹干在天井里排列成行,在天空之下展開它們那些雪白而且粉紅的光彩照人的圓頂…… 請回答: A.這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田園風(fēng)光? B.這氣氛中暗寓著人們怎樣的感情? C.這段描寫在小說整體結(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這是怎樣的敘述方式? D.這段描寫與小說的主題思想有何關(guān)系? 40.下面是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的一段話: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請回答: A.概括這段議論的中心論點。 B.這段駁論采用的駁論方法是什么? C.王安石駁斥司馬光種種觀點的總立論原則是什么? 五、作文(30分)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A 2.A 3.A 4.C 5.A 6.D 7.B 8.C 9.A 10.D 11.A 12.A 13.B 14.A 15.A 16.C 17.A 18.D 19.A 20.A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21.CE 22.ACE 23.ABDE 24.ACE 25.ACD 三、詞語解釋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26.辟:通“避”,躲避 27.干:沖犯 28.藉:借 29.從:通“縱”,即“合縱” 30.罷:通“疲” 31.希:少 32.躡:踩踏 33.雨:下,作動詞 34.愆:過失、過錯 35.如:往、去 四、簡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6.A.描寫了河水上漲,兩岸不能辨別牛馬,和海水浩瀚,不見水端的兩種自然景物。 B.襯托了河伯與海若兩種不同的認(rèn)識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 C.是因為看到大海的無邊無際,從而認(rèn)識到了自己的渺小與鄙陋。 37.A.“學(xué)問變化氣質(zhì)”。 B.說明了讀書治學(xué)與氣質(zhì)的關(guān)系,也就是告訴人們:應(yīng)當(dāng)根據(jù)自己的氣質(zhì)特點來選擇讀書治學(xué)的方向,或者根據(jù)自己氣質(zhì)上的弱點來有的放矢地進行讀書治學(xué)。 C.排比。 38.A.是詩人的思緒、聯(lián)想、心理和情感。 B.形象地體現(xiàn)了淪陷區(qū)陷于災(zāi)難中,而詩人自己也感受到那種被凌辱的痛楚。 C.解放區(qū)。 D.詩人通過對淪陷區(qū)與解放區(qū)兩種情景的對比,既表現(xiàn)了對淪陷區(qū)的極大關(guān)注與內(nèi)心的痛楚,又表達了對解放區(qū)的無限向往與熱愛。 39.A.描繪了一幅豐收在望的田園風(fēng)光。 B.暗寓著幸存者和后代對壯烈犧牲的米龍老爹的懷念之情。 C.面對豐收、幸福的生活景象,撫今思昔,順理成章地引出了下面的正文故事,這種敘述方式就叫倒敘。 D.在氣氛、感情和意念上,都為后面的故事起了鋪墊、反托作用,同時暗示今天的幸福、歡樂,正是許多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深化了小說的主題思想。 40.A.中心論點:駁斥司馬光對王安石變法的種種指責(zé)。 B.反駁論點。 C.名實要相符。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zé)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下一篇:全國06年1月大學(xué)語文(本)模擬試題 |
|
【育路網(wǎng)版權(quán)與免責(zé)聲明】 | |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quán)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fù)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zé)任; | |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任何單位或個人認(rèn)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quán)益,應(yīng)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quán)屬證明及詳細(xì)侵權(quán)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quán)內(nèi)容。 |
熱點專題 |
誠聘英才 | 廣告招商 | 關(guān)于網(wǎng)站 | 聯(lián)系我們 | 地方加盟 | 商務(wù)合作 | 投訴建議 | 老師加盟 | 客服中心 | 網(wǎng)站地圖 | 學(xué)校中心 |
學(xué)員報名服務(wù)中心: 北京北三環(huán)西路32號恒潤中心18層1803室(交通位置圖) |
咨詢電話:北京- 010-51268840/41 傳真:010-51418040 上海- 021-51567016/17 |
本站法律顧問:邱清榮律師 |
1999-2010 育路教育版權(quán)所有| 京ICP證100429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