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我國首次設立MBA學位,1990年批準清華大學等9所大學試辦MBA,1994年增加北京理工大學等八所,1997年達到56所,2002年達到64所。從1997年開始,MBA實行全國聯(lián)考,設英語、數學、語文與邏輯、管理、政治(各學校自己命題)5門考試,全國統(tǒng)一設立錄取分數線,并有單科成績限制,西部地區(qū)有10-20分傾斜,考試的人數逐年迅猛遞增達20%—35%。1997年報考人數23018人;1999年報名人數30435人;2000年報名人數35416人;2001年報名人數38126人;2002年報名人數達到5萬多人,北京就有1萬多人報名,以實際參加人數計,錄取率達5:1左右,考試競爭是非常激烈的。
1月份考試MBA是拿雙證(畢業(yè)證、學位證),10月份MBA只拿學位證,1月份部分院?梢悦摦a學習辦理學生戶口,所以報考1月份的考生遠遠多于報考10月份的考生。因此,1月份的考試競爭激烈程度也遠超過10月份。
總的趨勢,辦學單位還在大量增加,有公辦、民辦、中外合辦課程培訓等多種形式,招生人數每年遞增,競爭激烈程度一年勝過一年,目前已比統(tǒng)招研究生激烈。MBA聯(lián)考要改革,但就我國的實情來看,這種改革只能是漸進式的,不可能會取消掉考試。
在錄取的時候,大多數學校會把考生工齡和成績結合起來,按照工齡的長短給考生適當加分,彌補了工齡長的考生因為工作導致的成績差距,讓考生們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雖然MBA一直火熱,但多數考生并不了解MBA教育的總體情況,跟風現象嚴重。這造成了在考生中報考清華、北大、人大等高校人數十分集中,2002年光報考清華大學的就有4500多人,約占了全國報考人數的10%。而相比之下,有些有MBA招生資格的學校卻顯得冷清。報考清華的考生中,達到國家最低分數線的考生有1552人,但只有不到一半的考生收到了復試通知書,最終只有480人被錄取。由于其他一些比較好的學校也是只取“第一志愿”,許多人跟風的結果就是明年再來。太高的報考與錄取比使許多的優(yōu)秀學生被淘汰掉。而實事上,如果這些考生當初稍微降低一點自己報考的標準,也許他們就成了2002級MBA新學員。所以在擇校報考時,考生必須區(qū)分自己的特點和類型,充分估計筆試和面試對自己所意味的風險。
專家指出,這正反映了目前我國的MBA選拔機制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高分生過分集中報考“好”學校而造成優(yōu)秀者卻被淘汰,另一方面“差一點”的學校只能“將就著”招生。所以說目前MBA應盡快解決“第二志愿的問題”。
附:2002年北大,清華,人大MBA招生考試情況分析
報考人數: 北大3312,清華4482,人大2514
面試資格人數: 北大470,清華740,人大345
錄取人數: 北大260,清華480,人大280
錄取與報考之比:北大7.85%,清華10.71%,人大11.14%
錄取與面試比: 北大14.19%,清華16.51%,人大13.72%
面試與報考比: 北大50%,清華64.86%,人大81.16%
單科分數離差分析:
英語:18000
數學:28188.8
管理:11082.11
語文:19895.16
結論:數學是考試關鍵,管理差別較小
關于政治
人大:90分以上占10%,80-89分占47%
北大:上線人數中,96分以上占53%,91-95分占30%
結論:各校自己命題。難度較小,參加輔導很容易通過。
綜合結論:
數學、英語非常關鍵,是分數拉開距離的主要科目。
管理、語文較為平均。
英語和管理是單科分數線的潛在危險。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