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醫(yī)學心理學是醫(yī)學和心理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間交叉學科。要掌握并在實踐中熟練運用醫(yī)學心理學知識,既需要學好醫(yī)學知識,也要學好普通心理學知識。
第一節(jié) 心理學的概念與心理活動
一、心理學(PsyChoIogy)的定義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bblnghaus)曾說:“心理學有一個漫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期的歷史。”這是因為幾乎有人類以來,人們就開始關心并積極地探討自身的心理問題,如遠古時代的人們就認為心理是靈魂活動的結果;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nstortIe)專門著有《靈魂論》來討論靈魂與生命肉體的關系;而在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茍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范續(xù)更明確地提出了:“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的觀點。盡管這些探討以及后來的研究大多屬于思辯與經驗描述的性質,但也都為近代心理學的誕生積累了豐富的思想與資料。長期以來,人們對心理問題的探討都是在哲學之中進行的,直到I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W·Wundt)在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才使心理學從哲學中脫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迄今只有I20多年的歷史。所以說,心理學是一間年輕且又在蓬勃發(fā)展的科學。
任何一間科學都有自己的研究對象。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動物及人的心理活動和個體的行為,所以說心理學是研究機體心理活動和行為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活動不僅人有,其他動物也有。如螞蟻能感覺到我們人所看不到的紫外線;狗有敏銳的嗅覺并能辨認主人與陌生人;猩猩可以通過"頓悟"解決使用工具取食的問題。但是人的心理比動物的心理更加復雜,兩者有本質的區(qū)別。在本書中,我們只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和個體的行為。
二,心理活動的定義及分類
人的心理活動是極其復雜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心理活動又稱心理現象(MentaIphenOmena),包括兩個方面,即心理過程和人格。心理過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動發(fā)生、發(fā)展、消失的動力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認識過程起于感覺器官接受刺激后在腦中產生感覺,腦將多種感覺綜合并整合成一個整體形成知覺,再通過記憶、思維、聯(lián)想、想象,借助語言并伴隨注意來完成。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活動中,總是帶著一定的態(tài)度:喜愛、厭惡、高興、煩惱、憤怒、恐懼、悲傷等等,這便是情緒過程。人在處理客觀事物的活動中總是有目的的,在確定目的和達到目的的行動過程中,必然要克服困難,這就需要意志。認識、情緒和意志是躍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的,是心理過程的三個方面。認識是情緒和意志的前提,意志對認識和情緒又起著控制和調節(jié)作用。
人不但有各種心理過程,而且在進行實際活動中還會表現出各自不同于他人的特點,形成個性心理差異,也就是人格。它包括兩個方面:人格特征和人格傾向。人格特征是指先天遺傳、穩(wěn)定不易變化的心理特征,如能力、氣質、性格等。能力是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人格特征。人的能力有差異。表現在一般能力(智力)上,有人聰明·有人愚笨;表現在特殊能力上,有人具有音樂才能,有人具有文學創(chuàng)作才能。氣質是表現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和靈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如有人性情急躁,有人安靜沉穩(wěn);有人活潑好動,有人沉默遲緩·這體現了各人氣質的不同。性格是個人對現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有人勤勞,有人懶惰;有人謙"虛,有人驕傲;有人勇敢,有人膽怯,這體現了各人性格的不同。人格傾向是后天習得,隨環(huán)境變化而產生的心理傾向。如世界觀、人生觀、理想·需要、動機、興趣,它決定人對現實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方向,是人從事活動的基本動力。其中世界觀在人格傾向諸成分之中居最高層次,決定著人的總的意識傾向。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傾向。
心理過程和人格是密切聯(lián)系著的,并互相制約。人格通過心理過程而形成和發(fā)展。一個人認識了客觀事物之后,就會為之努力,他的能力、氣質、性格才能充分表現出來。同時人格又控制著心理過程。如能力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識可能有所不同,性格不同的人情緒表現也不@@樣,勤奮L責任心強的人常有堅強的意志。這兩個部分溉有區(qū)別而又不可分割地聯(lián)系在一起。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法學在職研究生考什么?有統(tǒng)考和免試入學兩條路徑,考試內容差異大。統(tǒng)考為雙證教育,入學要過12月統(tǒng)考和院校復試,學習考核嚴格,拿證只需論文答辯。免試入學是學位教育...
國際法學在職研究生怎么樣入學門檻與學習方式國際法學在職研究生常見的招生方式有同等學力申碩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學力申碩這
統(tǒng)計學在職研究生多通過同等學力申碩報考。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免試入學參加課程學習,學制一般2年。課程結業(yè)且本科有學位滿3年可申碩,申碩需參加國家統(tǒng)考(外語和學科綜合...
貴州在職研究生通過同等學力申碩方式所獲學位可用于評職稱。大專及以上學歷可免試入學,學完修滿學分、本科有學位滿3年可申碩。申碩通過后獲得國家認可的碩士學位,學信網...
浙江在職研究生免聯(lián)考項目主要有同等學力申碩和中外合作辦學兩種。同等學力申碩大?扇雽W,本科有學位滿3年申碩,證書學信網可查;中外合作辦學免試入學,畢業(yè)后獲國外學...
時代紅利:國際關系人才迎來“需求爆發(fā)期”國際關系在職研究生就業(yè)優(yōu)勢首先源于“政策驅動+市場擴容”的雙重紅利,人才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