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一、 詞語解釋(每題5分,共30分)
1、 新聞回報
2、 新聞素材
3、 直播
4、 主持風格
5、 概貌通訊
6、 評論要素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 什么是新聞專稿?簡述它的優(yōu)勢和難點。
2、 簡述廣播評論的地位與個性。
(第二部分)
一、 論述題(25分)
談談對廣播傳播方式的優(yōu)勢與局限的理解。
二、新聞作品分析(25分)
分析錄音新聞《農民進市場,信息做指導》的主題思想及結構特點。
農民進市場,信息做指導
(出菜站音響、壓混)
記者:聽眾朋友,我是記者張兵,今天是10月17號,是沈陽市秋菜上市的第二天,早晨5點15分,我和本臺記者郭委來到沈陽市最大的蔬菜批發(fā)市場——大東蔬菜站。在這里,我們發(fā)現不少農民腰里都別著BP機。我們眼前就有一個帶BP機的農民。正在和一位女采購員談生意。(出錄音)
采:老陳,你們的菜誰家的好,給定幾斤。
陳:你要幾年?
采:我準備要個四、五斤,價錢呢?價錢咱倆再商量、商量。
陳:價錢按行里最高價格唄,2毛1分5。
(壓混)(錄音完)
記者:這位農民叫陳永翔,是沈陽市東陵區(qū)東塔村村民,他給東塔村種菜大戶當蔬菜信息員七、八年了。他每天都在市場上打聽菜價,聯(lián)系買主,把信息及時傳給村里的種菜大戶。村里人賣菜也都先和他聯(lián)系。東塔村有2000多畝菜地,每年能產蔬菜700多萬斤,頭兩年,信息不靈,常遇上拉來的菜賣不上價兒或窩在行里賠本的事兒,自打去年他們用上了BP機,信息靈了,也就再沒有這類事兒啦。
5點32分,老陳給種菜大戶王發(fā)志傳出第二條信息。
(出錄音)
小姐:您好,東陵傳呼臺,您傳多少號?
陳:給我傳4號。
小姐:您傳什么信息?
陳:四德里小韓要兩車白菜,要最好的。馬上送來。
小姐:先生貴姓。
陳:我姓陳。
小姐:那好,再見。
(錄音完)
(出菜地音響,壓混)
記者:6點45分,我們來到東塔村見到王發(fā)志的時候,老陳要的兩車白菜已經送走了,王發(fā)志還在菜地里張羅著砍菜裝車,我們問他平時都用BP機傳哪些信息,他說:(出錄音)“一般傳的都是菜價,基本行情。你反正快馬攆小青菜行,一天變好個價。茄子有一個階段行情比較低落,4毛錢1公斤,就不準備摘了,第二天早晨一看行里沒有茄子說趕緊摘茄子,這馬上又摘,及時送去,多換了不少錢。現在搞商品經濟,沒有信息也不行!保ㄤ浺敉辏
記者:王發(fā)志還告訴我們,東塔村1990年就安裝了程控電話,第二年又配備了35部對講機,去年還建好一座傳呼臺,現在菜農不出村就能知道全市的行情,全村人均收入也由當年的不到800元錢增加到現在的2000多元。
目前,僅在沈陽市,象陳永祥這樣的活躍在各大蔬菜批發(fā)市場上的信息員就有200多人,其中90%以上都用上了BP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