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的140題中,言語理解與表達占40題,是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筆試的重頭戲。專家在多年公務員考試輔導中發(fā)現(xiàn)部分考生在做言語理解與表達題時存在著三種錯誤心態(tài)。在本文中將分別對這三種“錯誤心態(tài)”,一一進行分析講解。希望能對2010年參加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考生有所啟示和借鑒。
在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的備考中,主要存在以下兩種“錯誤”心態(tài)。
一、準備不足型
之所以會在做言語理解與表達題時出現(xiàn)手忙腳亂的情形,根本的原因在于準備不足。準備不足的原因可能有些人是完全沒時間復習,因此“裸考”。還有一部分考試準備不足不是因為沒時間,而是覺得言語理解與表達題太簡單。理解自己的母語,理解這種說了二十多年的中國話,何難之有?在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的備考過程中對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重視不夠。待到真正坐在考場中,讀起言語理解與表達題的題目材料,心里暗暗得意,但是閱讀選項,就抓耳撓腮,舉棋不定了。再一看翻看一下試題本——40題,12頁,不下數(shù)千字,頓時手忙腳亂,完全沒有了感覺。接下來就一個字:蒙。這種手忙腳亂之中的蒙答案,其正確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感覺引導型
有些考生語感不錯,非常自信,平時做題的正確率還可以。如果沒有出題人設(shè)置的陷阱,而且又有一目十行的閱讀能力,相信其不僅會在言語理解與表達題上的表現(xiàn)得相當不錯,估計在整個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上的表現(xiàn)都會很好。但是遺憾的是,考試時間有限,在考生碰到排除兩個,剩二選一情況的時候,語感就幫不上忙了,往往錯在這50%上。這是其一。
其二,還有一類考生,語感一般,聽了輔導,學了方法,感覺很受用,但是回去以后不是練方法,而是按照自己以前的做題模式練習,結(jié)果題目做了很多,也沒多大長進。到了考場上,照樣是糊里糊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