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中心李委明老師通過歷年公務員考試真題來闡述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考試數(shù)量關(guān)系中的兩集合標準型題解題核心公式的運用。 >> 兩集合標準型核心公式 滿足條件I的個數(shù)+滿足條件Ⅱ的個數(shù)-兩者都滿足的個數(shù)=總個數(shù)-兩者都不滿足的個數(shù) >> 歷年真題詳解 【例1】現(xiàn)有50名學生都做物理、化學實驗,如果物理實驗做正確的有40人,化學實驗做正確的有31人,兩種實驗都做錯的有4人,則兩種實驗都做對的有多少人?( )【200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一類卷-42題】 A.27 B.25 C.19 D.10 [答案]B [解析]根據(jù)公式“物理實驗做正確人數(shù)+化學實驗做正確人數(shù)-兩種實驗都做正確人數(shù)=總?cè)藬?shù)-兩種實驗都做錯人數(shù)”可得:40+31-x=50-4,解得x=25。 【例2】一個俱樂部,會下象棋的有69人,會下圍棋的有58人,兩種棋都不會下的有12人,兩種棋都會下的有30人,問這個俱樂部一共有多少人?( )【2006年上半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11題】 A.109人 B.115人 C.127人 D.139人 [答案]A [解析]根據(jù)公式“會下象棋人數(shù)+會下圍棋人數(shù)-兩種都會下人數(shù)=總?cè)藬?shù)-兩種都不會下人數(shù)”可得:69+58-30=x-12,解得x=109。 【例3】電視臺向100人調(diào)查昨天收看電視情況,有62人看過2頻道,34人看過8頻道,11人兩個頻道都看過。問兩個頻道都沒有看過的有多少人?( )【2007年北京市社會在職人員考試錄用公務員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18題】 A.4 B.15 C.17 D.28 [答案]B [解析]根據(jù)公式“看過2頻道人數(shù)+看過8頻道人數(shù)-兩個頻道都看過人數(shù)=總?cè)藬?shù)-兩個頻道都沒有看過人數(shù)”可得:62+34-11=100-x,解得x=15。 【例4】60個人上身著白上衣或黑上衣,下身著藍褲子或黑褲子。其中有12個人穿白上衣藍褲子,有34個人穿黑褲子,有29個人穿黑上衣,求身著黑褲子黑上衣多少人?( )【2008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13題】 A.13 B.14 C.15 D.20 [答案]C [解析]根據(jù)公式“黑褲子數(shù)+黑上衣數(shù)-黑褲子黑上衣數(shù)=總數(shù)-白衣服藍褲子數(shù)”可得: 34+29-x=60-12,解得x=15。 【例5】某服裝廠生產(chǎn)出來的一批襯衫中大號和小號各占一半。其中25%是白色的,75%是藍色的。如果這批襯衫總共有100件,其中大號白襯衫有10件,問小號藍襯衫有多少件?( )【200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A類卷-7題】 A.15 B.25 C.35 D.40 [答案]C [解析]根據(jù)公式“大號+白色-大號白色=總數(shù)-小號藍色”可得:50+25-10=100-x,解得x=35。 【例6】一名外國游客到北京旅游,他要么上午出去游玩,下午在旅館休息,要么上午休息,下午出去游玩,而下雨天他只能一天都呆在屋里。期間,不下雨的天數(shù)是12天,他上午呆在旅館的天數(shù)為8天,下午呆在旅館的天數(shù)為12天,他在北京共呆了多少天?( )【20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55題】 A.16天 B.20天 C.22天 D.24天 [答案]A [解析]設這個人在北京共呆了n天,其中12天不下雨,那么n-12天下雨。根據(jù)公式“上午呆旅館的天數(shù)+下午呆旅館的天數(shù)-上下午都呆旅館的天數(shù)(就是下雨的天數(shù))=總天數(shù)-上下午都不呆旅館的天數(shù)(根據(jù)題意不存在這樣的一天)”可得:8+12-(n-12)=n-0,解得n=16。 【例7】某大學某班學生總數(shù)為32人,在第一次考試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試中有24人及格,若兩次考試中,都沒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兩次考試都及格的人數(shù)是多少?( )【200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A類卷-46題】 A.22 B.18 C.28 D.26 [答案]A [解析]根據(jù)公式:26+24-x=32-4x=22。 【例8】某班有50名學生,在第一次測驗中有26人得滿分,在第二次測驗中有21人得滿分。如果兩次測驗中都沒有得滿分的學生有17人,那么兩次測驗中都獲得滿分的人數(shù)是多少?( )【2005年上半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3題、2004年山東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14題】 A.13人 B.14人 C.17人 D.20人 [答案]B [解析]根據(jù)公式:26+21-x=50-17x=14。 【例9】有62名學生,會擊劍的有11人,會游泳的有56人,兩種都不會的有4人,問兩種都會的學生有多少人?( )【2005年下半年廣東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8題】 A.1人 B.5人 C.7人 D.9人 [答案]D [解析]根據(jù)公式:11+56-x=62-4x=9。 【例10】一個停車場有50輛汽車,其中紅色轎車35輛,夏利轎車28輛,有8輛既不是紅色轎車又不是夏利轎車,問停車場有紅色夏利轎車多少輛?( )【2003年山東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12題】 A.14 B.21 C.15 D.22 [答案]B [解析]根據(jù)公式:35+28-x=50-8x=21。 【例11】某單位有青年員工85人,其中68人會騎自行車,62人會游泳,既不會騎車又不會游泳的有12人,則既會騎車又會游泳的有多少人?( )【2004年山東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13題】 A.57 B.73 C.130 D.69 [答案]A [解析]根據(jù)公式:68+62-x=85-12x=57。 【例12】有一張桌子上有47本書,其中27本是小說,32本是紅色的封面,6本既不是小說也不是紅色封面。問桌子上有多少本帶紅色封面的小說?( )【2005年湖北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38題】 A.18 B.17 C.16 D.15 [答案]A [解析]根據(jù)公式:27+32-x=47-6x=18。 【例13】某大學某班學生總數(shù)為32人,在第一次考試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試中有24人及格,若兩次考試中,都及格的有22人,那么兩次考試都沒有及格的人數(shù)是多少?( )【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真題2004B類卷-46題】 A.10 B.4 C.6 D.8 [答案]B [解析]根據(jù)公式:26+24-22=32-xx=4。 以上是的李老師對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考試中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數(shù)學運算部分兩集合標準型題的解題核心公式運用說明,希望能對即將參加2010年公務員錄用考試、2009年河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2009年下半年廣東省公務員錄用考試、2010年黑龍江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等廣大考生備考公務員考試所有幫助。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wǎng)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 申論網(wǎng)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wǎng)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
| 熱門資料下載: |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 【育路網(wǎng)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quán)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quán)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quán)屬證明及詳細侵權(quán)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quán)內(nèi)容。 | |
國考直通車 |
| ·07-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分析 |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題型分析 |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題備考指導 |
| ·綜合基礎知識:中國文學常識大全下 |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分析與備考策略 |
| ·公考行測出題頻率最高題型:細節(jié)推斷題 |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 |
| ·閱讀經(jīng)典難題解題技巧演示 |
| ·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技巧之因果式 |
| ·2010年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具體特點 |
| ·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二 |
| ·言語理解與表達練習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