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備考公務員《行測》五十講之常用估算方法
來源:網(wǎng)絡發(fā)布時間:2009-10-14 09:32:55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近年來公務員考試的資料分析部分已經(jīng)趨于穩(wěn)定,每年的題量控制在四份資料二十道題。經(jīng)過統(tǒng)計,在每年的二十道題中,判斷結論性的題目大約占五道,這一部分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計算,屬于應該當然解決的范疇;需要進行簡單估算的題目大約占十道,計算量一般不大但比較講求方法技巧,這十道題是關系到資料分析能否拿到理想分數(shù)的關鍵;除此之外剩余的大約五道題目往往需要比較復雜的計算,在考試中性價比不高。而針對比重最大的估算題目,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七種估算方法來解決。
估算方法一:尾數(shù)原則
在整個公務員考試數(shù)學部分當中,尾數(shù)原則是貫穿始終的最為基本的技巧之一,對于資料分析,當然也不例外。所謂尾數(shù)原則,是指只計算式子中各項的最末一位,通過尾數(shù)來直接判斷出正確答案,比如:
【例題1】:2006年北京市社招考試資料分析第四題:
中國入境游統(tǒng)計
| 年份 | 入境旅游人數(shù)(單位:萬人次) | 國際旅游(外匯)收入 | ||||
| 總計 | 外國人 | 港澳臺同胞 | 旅游(外匯)收入(億美元) | 旅游(外匯)收入世界排名 | 發(fā)展指數(shù)(1978為100) | |
| 1995 | 4638.65 | 588.67 | 4049.98 | 87.33 | 10 | 3321.7 |
| 1996 | 5112.75 | 674.43 | 4438.32 | 102 | 9 | 3880 |
| 1997 | 5758.79 | 742.8 | 5015.99 | 120.74 | 8 | 4592.7 |
| 1998 | 6347.84 | 710.77 | 5637.07 | 126.02 | 7 | 4793.4 |
| 1999 | 7279.56 | 843.23 | 6436.33 | 140.99 | 7 | 5362.7 |
| 2000 | 8344.39 | 1016.04 | 7326.8 | 162.24 | 7 | 6171.2 |
| 2001 | 8901.29 | 1122.63 | 177.93 | 5 | 6767.6 | |
131.2001年港澳臺同胞的入境旅游人數(shù)是( )萬人次。
A.7778.66 B.7814.85 C.7863.21 D.8014.92
【答案】:A。
【新東方名師賈柱保解析】:要計算2001年港澳臺同胞入境旅游人數(shù),應用當年入境旅游總人數(shù)減去外國人入境旅游人數(shù),即計算8901.29-1122.63。首先可以輕易判斷出最末位數(shù)字應該是6,只有A選項符合,即為真確答案。
134.2001年我國的入境旅游人數(shù)比1995年多( )萬人次。
A.533.96 B.3728.68 C.4262.64 D.5138.06
【答案】:C。
【新東方名師賈柱保解析】:本題在本質(zhì)上與131題沒有區(qū)別,2001年入境旅游人數(shù)為8901.29萬人次,1995年入境旅游人數(shù)為4638.65萬人次,相減后的尾數(shù)應該為4,輕易得到C項為正確答案。
在運用尾數(shù)原則的時候,要注意到有兩點限制。第一,計算式中只能包含加法、減法、乘法、乘方這四種運算中的一種或幾種,不能包含除法運算或者開方運算。第二,ABCD四個選項中答案的尾數(shù)不能夠完全一樣。只有滿足了這兩個條件,才可以應用尾數(shù)原則進行估算。
估算方法二:除法首位
除法首位原則實際上與尾數(shù)原則恰好相反,主要針對出現(xiàn)了除法運算和開方運算的式子,只需要計算出第一位的數(shù)字既可以判斷正確答案。
【例題2】:200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A類資料分析第四題:
北京、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一覽表 (單位:億元)
| 北 京 | 上 海 | ||||||||||||||||
| 2000年 | 同比增幅(%) | 2001年 | 同比增幅(%) | 2002年 | 同比增幅(%) | 2000年 | 同比增幅(%) | 2001年 | 同比增幅(%) | 2002年 | 同比增幅(%) | ||||||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 | 1443.3 | 9.9 | 1593.5 | 10.4 | 1744.9 | 9.5 | 1722 | 8.3 | 1861.3 | 8.1 | 2035 | 9.3 | |||||
| 按商品類別劃分 | 食品 | 410.2 | 9.5 | 460 | 12.1 | 469.9 | 2.2 | 701.4 | 7.1 | 756.9 | 7.9 | 825.3 | 9.0 | ||||
| 服裝 | 173 | 11.2 | 193 | 11.6 | 191.2 | -1.0 | 230.9 | 9.1 | 247 .1 | 7.0 | 268.7 | 8.7 | |||||
| 日用品 | 810.9 | 9.3 | 884.7 | 9.1 | 1015.2 | 14.8 | 776.6 | 9.0 | 842.3 | 8.5 | 925.1 | 9.8 | |||||
| 其他 | 49.2 | 7.4 | 55.7 | 13.2 | 68.6 | 23.2 | 13.1 | 8.1 | 15 | 14.5 | 15.9 | 6.0 | |||||
| 按行業(yè)劃分 | 批發(fā)零售業(yè) | 1025.5 | 10.7 | 1128.3 | 10.0 | 1258 | 11.5 | 1581.3 | 7.4 | 1705.4 | 7.8 | 1836 | 7.7 | ||||
| 餐飲業(yè) | 86.4 | 6.3 | 96.6 | 11.8 | 112.4 | 16.4 | 127.7 | 15.9 | 141.6 | 11.0 | 184.2 | 30.1 | |||||
| 其他 | 331.4 | …… | 368.6 | 11.2 | 374.5 | 1.6 | 13 | …… | 14.3 | 10.0 | 14.8 | 3.5 | |||||
125.2002年上海食品和服裝的零售總額高出北京( )
A.18.9% B.42.5% C.65.5% D.70.6%
【答案】:C。
【新東方名師賈柱保解析】: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四個選項的數(shù)值之間相差比較大,因此本題沒有必要進行太詳細的計算,粗略估算即可。2002年上海食品和服裝的銷售總額是825.3+268.7=1094億元,北京的食品和服裝銷售總額是469.9+191.2=661.1億元,則所求值應該約為

接下來只需要判斷出商的首位數(shù)字是6,既可以選出正確答案C選項。
【例題3】: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第四題:
全國2007年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共計220868項,同比增長7%;總成交金額2226億元,同比增長22.44%;平均每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突破百萬元大關,達到100.78萬元。
2007年全國工簽訂技術開發(fā)合同73320項,成交金額87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13.5%和22.2%;共簽訂技術轉讓合同11474項,成交金額420億元,成交金額同比增長30.8%;技術服務和技術咨詢合同成交金額分別為840億元和9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20.9%和5.9%。
圖2:2007年全國各類技術合同成交金額構成
2007年,在全國認定登記的技術合同中,涉及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專利、記成電路、生物醫(yī)藥、動植物新品種等各類只是產(chǎn)權的技術合同共計109740項,成交金額1477億元,較上年增長23.5%。其中,技術秘密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技術交易成交額居第一、二位,技術秘密合同成交76261項,成交金額1008億元,較上年增長29.2%;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合同成交27617項,成交金額255億元,較上年增長了15.4%。
136.2007年平均每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同比增長率為多少( )
A.8.15% B.14.43% C.25.05% D.35.25%
【答案】:B。
【新東方名師賈柱保解析】:根據(jù)所給資料的第一段可知,2006年的技術合同項數(shù)為2007年的1/(1+7%),2006年的技術合同成交金額總數(shù)為2007年的1/(1+22.44%),因此所求的平均技術合同成交金額同比增長為
可見商的第一位應該是1,只有B選項符合,即為正確答案。
估算方法三:分數(shù)比較
在資料分析中,有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兩個分數(shù)進行大小比較的題目。如果給出的分數(shù)比較簡單,那么可以直接通分,或者判斷各自與某個常數(shù)的接近程度。但當給出的兩個分數(shù)比較難以通分,又很難用簡單的常數(shù)作為中間量來進行比較時,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來判斷:
對于任意兩個分數(shù)A/B和C/D ,一定滿足這樣的關系:如果A•D>B•C,那么 A/B>C/D ,反之亦然。這個關系是普適的,對于所有的分數(shù)比較大小都可以使用,此時就把比較難以計算的除法轉成了比較熟悉的乘法,降低了在計算上可能出現(xiàn)錯誤或者延誤的概率。
這三種方法無論從掌握難易度上還是使用熟練程度上,都比較容易掌握,因此屬于比較基礎性的方法。而資料分析中的估算方法當然遠遠不止這三種,礙于篇幅所限,在半年備考公務員五十講的下一篇文章中,將繼續(xù)為考生介紹其他的估算方法,敬請期待。
在半年備考公務員五十講的上一篇文章中,我們?yōu)榭忌榻B了在資料分析中可能使用到的三種比較簡單的估算方法,而以下的幾種方法就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考生經(jīng)過一定的聯(lián)系鞏固才能完全掌握。
估算方法四:取整加減
有些資料分析題目會出現(xiàn)多個數(shù)字相加或者相減的長計算式,而其選項設置往往不要求考生能夠求出具體的數(shù)值,只需要能夠判斷結果在怎樣的范圍之內(nèi)就可以,那么這時候就可以采用取整的估算方法了。通常將各項先向下取到整,判斷出下限,再向上取整判斷出上限,在選項中尋找上下限范圍之內(nèi)的答案即可。例如對于12+26+35+41+58+63+79+84+93,向下取整得到的下限是10+20+30+40+50+60+70+80+90=450,向上取整得到的上限是20+30+40+50+60+70+80+90+100=540,那么只需要在選項中找出介于450和540之間的數(shù)就一定是正確答案,而且通常情況下只有唯一的選項符合。
對于個別題目,如果進行了這樣的一次取整仍然得不到唯一的答案的話,那么就需要進行更精確的估算,取到“半整”即以5作為分界線。仍以上面的計算式為例,向下取半整得到的下限是10+25+35+40+55+63+75+80+90=470,向上取半整得到的上限是15+30+35+45+60+65+80+85+95=510,答案進一步鎖定在470和510之間。一般來說,取到“整”無法解決的題目,取到“半整”也總會出現(xiàn)唯一的答案。
【例題1】:200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二卷資資料分析第四題:
2002年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各國論文數(shù)

135.從上圖可以推出的結論是( )
Ⅰ.法國和中國的論文數(shù)量相差最少
、.前十位之外的其他國家的論文數(shù)量多于德、法、意三國論文數(shù)量之和
Ⅲ.在排名前十位的國家中,后七位名國家的論文數(shù)量之和仍然小于美國
A.只有I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Ⅱ和Ⅲ
【答案】:D。
【新東方名師賈柱保解析】:首先判斷I說法,從圖中容易看出,加拿大和意大利的論文數(shù)相差205,遠遠小于法國和中國的論文數(shù)之差,因此I說法錯誤。再判斷II說法,對德、法、意三國的論文數(shù)取整可以得到:
74552+52112+38064<80000+60000+40000=180000<201258
因此II說法是正確的。最后判斷III說法,仍然采用取整的方法,后七位國家(德國、法國、中國、加拿大、意大利、俄羅斯、印度)的論文數(shù)量之和為:
74552+52112+40758+38269+38064+26539+20102<75000+55000+45000+40000+40000+30000+25000
=310000<313613
因此III說法也是正確的,即D選項是正確答案。
本題中判斷II說法時取的整范圍比較大,而在判斷III說法時采取了近似于“半整”的取法,使結果更精確。至于在具體的考試中如何取整,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估算方法五:百分比分數(shù)化
由于“同比增長”這一概念貫穿始終,資料分析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百分數(shù)相關的計算題,主要是乘法、除法題目,計算起來又繁瑣又易錯。對于某些特殊的百分數(shù),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將其化為分數(shù)進行估算,可以大大減少計算量,降低出錯的概率。常見的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之間的代替關系主要有:
【例題2】:200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二卷資資料分析第四題:
2002年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各國論文數(shù)
133.2002年SCI收錄文章中,美國占32.17%,則我國約占( )
A.2% B.3% C.4% D.5%
【答案】:C。
【新東方名師賈柱保解析】:要計算我國論文數(shù)占總數(shù)的百分比,首先要根據(jù)美國的論文數(shù)求出總的文章數(shù)。32.17%采用分數(shù)化的方法化成1/3,則總文章數(shù)約為美國論文數(shù)的3倍,略多于90000篇。再用中國的文章數(shù)除以總文章數(shù),約是4%,C選項正確。
【例題3】: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第二題:
2006年全國農(nóng)村外出從業(yè)勞動力流向及從業(yè)情況統(tǒng)計表(單位:%)
| 全國 | 東部地區(qū) | 中部地區(qū) | 西部地區(qū) | 東北地區(qū) | |
| 外出從業(yè)勞動力從業(yè)地區(qū)構成 | |||||
| 鄉(xiāng)外縣內(nèi) | 19.2 | 29.9 | 13.5 | 15.2 | 26.9 |
| 縣外市內(nèi) | 13.8 | 18.4 | 9.9 | 12.4 | 31.5 |
| 市外省內(nèi) | 17.7 | 33.1 | 9.0 | 12.8 | 24.2 |
| 省外 | 49.3 | 18.6 | 67.6 | 59.6 | 17.4 |
| 外出從業(yè)勞動力產(chǎn)業(yè)構成 | |||||
| 第一產(chǎn)業(yè) | 2.8 | 2.5 | 2.2 | 3.6 | 4.2 |
| 第二產(chǎn)業(yè) | 56.7 | 55.8 | 57.1 | 58.4 | 44.3 |
| 第三產(chǎn)業(yè) | 40.5 | 41.7 | 40.7 | 38.0 | ? |
2006年,全國農(nóng)村外出從業(yè)勞動力中,男性勞動力8434萬人,占64%。從年齡構成上看,20歲以下占16.1%;21~30歲占36.5%;31~40歲占29.5%,41~50歲占12.8%;51歲以上占5.1%。從文化程度看,文盲占1.2%;小學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
126.全國農(nóng)村外出從業(yè)的女性勞動力約有多少萬人?( )
A.4744 B.5397 C.9901 D.13178
【答案】:A。
【新東方名師賈柱保解析】:從表格下面的第一句話可以知道,男性勞動力所占比例為64%,約為2/3,那么女性勞動力所占比例約為1/3,也就是說女性勞動力的人數(shù)約是男性勞動力的一半,結合除法首位原則容易判斷,A選項為正確答案。
估算方法六:多級線性展開

【例題4】: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資料分析第二題:
1990至1992年和2000至2002年全球發(fā)展中地區(qū)饑餓人口的比例示意圖

129.若南亞地區(qū)1992年總人口數(shù)為15億,該地區(qū)平均人口年增長率為2%,那么2002年南亞地區(qū)饑餓人口總量為多少億人( )
A.3.30 B.3.96 C.4.02 D.4.82
【答案】:B。
【新東方名師賈柱保解析】:根據(jù)題意可知,到2002年,南亞地區(qū)饑餓人口總量將變?yōu)?br />
估算方法七:高階小量舍去
【例題5】:200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一卷資料分析第三題:
1993-2003年某國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指數(shù)
年份 | 國民生產(chǎn)總值 | 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 | 第一產(chǎn)業(yè) | 第二產(chǎn)業(yè) | 第三產(chǎn)業(yè) | 人均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 |
1993 | 108.7 | 108.7 | 102.0 | 115.8 | 104.9 | 106.8 |
1994 | 98.4 | 98.4 | 98.2 | 97.5 | 100.4 | 96.9 |
1995 | 107.6 | 107.6 | 97.8 | 113.3 | 109.5 | 106.2 |
1996 | 111.7 | 111.7 | 104.1 | 115.0 | 113.7 | 110.2 |
1997 | 107.6 | 107.6 | 106.1 | 108.2 | 107.8 | 106.1 |
1998 | 107.8 | 107.8 | 98.5 | 113.6 | 105.9 | 106.5 |
1999 | 105.2 | 105.2 | 107.0 | 101.9 | 110.4 | 103.9 |
2000 | 109.3 | 109.1 | 111.5 | 105.6 | 113.0 | 107.5 |
2001 | 111.1 | 110.9 | 108.3 | 110.4 | 115.2 | 109.3 |
2002 | 115.3 | 115.2 | 112.9 | 114.5 | 119.4 | 113.7 |
2003 | 113.2 | 113.5 | 101.8 | 118.6 | 118.3 | 111.9 |
說明:本題中指數(shù)的計算方法為,當年的數(shù)值與上一年數(shù)值的比乘以100。舉例來說,假設第一年的數(shù)值為m,第二年的數(shù)值為n,則第二年的指數(shù)為100×(n/m)
129.2003年與2001年相比,人均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增長了( )
A.25.6% B.27.2% C.6.5% D.24.3%
【答案】:B。
【新東方名師賈柱保解析】:根據(jù)指數(shù)的計算方法說明可知,2003年相對于2001年增長(1+11.9%)×(1+13.7%)-1,如果將其高階項舍去的話,得到1+11.9%+13.7%-1=25.6%。而由于11.9%和13.7%都超過了10%,高階項超出可容許的誤差范圍內(nèi)不能舍去,因此增長值應大于25.6%,只有B選項符合。
七種估算方法,各有千秋,各有勝場,針對不同的題型發(fā)揮不同的作用。前三種方法比較基礎,后四種方法技巧性則更強一些,希望考生通過一定量的練習后都能夠掌握,在公務員考試的戰(zhàn)場上用這“七武器”戰(zhàn)勝資料分析。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