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最近,本市一所高校和一個區(qū)的老齡問題委員會就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問題,對1 600多名老人進行社會調查。調查中,老人認為家庭中小輩尊重他們的占52.3%,有一部分人認為一般,認為不尊重老人者也為數(shù)不少。這一點值得社會重視。 老年人的問題,是全社會的問題,需要得到社會的關心。最近,靜安區(qū)老齡問題委員會向中青年朋友散發(fā)了一封敬老公開信,公開信中呼吁:“今天,你們是中青年,明天,你們也將成為老年人,關心老年人的今天,也就是關心你們自己的明天!逼鸬搅撕芎玫男麄餍Ч覀兿M鐣鹘绺鼰岢赖仃P心、愛護老年人。 關于以上兩段話,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敬老公開信之所以能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是因為巧妙的措辭 B.有52.2%的小輩尊重老年人說明不尊重老年人的人數(shù)只是極少數(shù) C.作者贊同全社會都應該關心和愛護老年人 D.文中“一部分人”是指代部分被調查的老年人 23. 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自主創(chuàng)新并非自己創(chuàng)新,更非封閉式創(chuàng)新,不能排斥技術引進,但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無法通過引進直接獲得,并關鍵技術更是買不來,日本和韓國引進技術和消化吸收費用的比例分別為1:5和1:8,而我國的比例為1:0.15。由此可見,我國技術引進的主要問題是( )。 A、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chuàng)新不夠 B、過分依賴技術引進,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 C、引進先進技術的力度還不夠 D、引進的技術并不是世界上最先進、最關鍵的技術 22. B【解析】這道題需要選出的是“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文段中提到有52.3%的被調查的老人認為家中小輩尊重他們,另有47.7%的無法確定是認為不尊重,還是不置可否,或者其他答案,但無法據(jù)此推斷得出“不尊重老年人的人數(shù)只是極少數(shù)”。所以正確答案是B項。 23. A【解析】這是一篇轉折關系的文段,“但”后面的句子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文段先提到自主創(chuàng)新不能夠排斥技術引進,隨即轉折到關鍵技術無法買來,并通過日本、韓國和我國的例子證明這一點,所列舉的三個比例為引進技術費用:消化吸收費用。選項C認為我國引進先進技術的力度還不夠,不符合文段的意思,可排除。選項D與文段無關,亦可直接排除。選項B是較有干擾性的一項,提到了技術引進,也提到了自主創(chuàng)新,而且觀點和作者也是一致的,問題在于“過分依賴”四個字,整個文段中都未曾提及我國對于先進技術的依賴程度的問題,表明的只是我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用于消化吸收費用方面、先進技術本土化創(chuàng)新方面的費用遠低于日本和韓國。經分析后可將B項排除。所以答案是A項。 |
公務員精講班輔導 |
主講老師 |
課時 |
學費 |
論壇 |
報名 |
|
|---|---|---|---|---|---|---|
| 行政能力測驗網(wǎng)絡輔導 | 伊強 | 30 | ¥300 | |||
| 申論網(wǎng)絡輔導 | 陳亞菲 | 30 | ¥200 | |||
| 公務員面試指導網(wǎng)絡輔導 | 張玲莉 | 10 | ¥200 | |||
學費:《行政能力測驗》300元,《申論》200元,《公務員面試指導》200元; |
||||||
| 熱門資料下載: |
| 公務員版塊列表: |
| 公務員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郭潔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言語理解與表達選詞填空精題練習 |
|
|
| 【育路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 |
|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 |
國考直通車 |
| ·07-09年公務員考試行測命題趨勢分析 |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題型分析 |
| ·福建:2010年公務員行測判斷推理題備考指導 |
| ·綜合基礎知識:中國文學常識大全下 |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分析與備考策略 |
| ·公考行測出題頻率最高題型:細節(jié)推斷題 |
| ·2010年國家公務員言語理解與表達備考 |
| ·閱讀經典難題解題技巧演示 |
| ·公務員考試片段閱讀技巧之因果式 |
| ·2010年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具體特點 |
| ·言語理解與表達強化訓練題二 |
| ·言語理解與表達練習題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