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問題: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過大端陽節(jié)。箱子巖洞窟中最美麗的三只龍船,早被鄉(xiāng)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狹而長,船弦描繪有朱紅線條,全船坐滿了青年槳手,頭腰各纏紅布。鼓聲起處,船便如一支沒羽箭,在平靜無波的長潭中來去如飛。河身大約一里路寬,兩岸皆有人看船,大聲吶喊助興。且有好事者,從后山爬到懸?guī)r頂上去,把“鋪地錦”百子鞭炮從高巖上拋下,盡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團團五彩碎紙云塵。 (1)這段文字屬什么描寫? (2)作者是從幾個方面來進行描寫的? (3)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我與地壇》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課文作者史鐵生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歸納全文的主旨;掌握文中通過行為描寫、心理描寫和側面烘托三種方式表現(xiàn)母愛的地方,簡要說明這些描寫的作用;了解文中運用象征手法的地方,簡要說明其中的象征意義;簡要說明文章第三部分將排比、類比、象征結合在一起的特點;識別文中運用比喻、比擬修辭手法的地方。 本文是一篇情意深摯的記事散文。學習時應把握好本文的重點內(nèi)容。 1.中心思想 文章述說母親對作者的無限母愛,表達自己對自身經(jīng)歷和人生命運的種種感受,滲透著只有在可怕遭遇、特定環(huán)境和寧靜觀察、反復思索中,方能領略到的對自然、人生、母愛的深切體驗,表現(xiàn)出一種在苦痛與焦灼中掙扎、奮發(fā)的堅韌性格和意志。 2.寫作特色 (1)行為描寫。例如,寫母親無聲的行動,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我上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從不問我為什么,而只是不停地位望。 (2)心理描寫。例如,第6自然段寫我對于生死問題的思考;第7自然段寫“我”在面對古園中一些任誰也不能改變的東西后,受到啟迪與鼓舞,于是開始思考怎樣生活的問題。 (3)側面烘托。例如由“我”的口側面描寫出來的母親的心理活動,她整日“心神不定坐臥難寧”,兼著痛苦、驚恐與最低限度的祈求,“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中間作者又反復自責,從來沒有替母親想過,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4)運用象征手法。意在言外,使文章像詩一樣寓意無窮。落筆地壇,卻潑墨母愛,因為對“我來說,地壇和母親都是撫平創(chuàng)傷、煥發(fā)新生的源泉,這在整體上是一種象征性類比。又例如在第三節(jié)也使用了象征手法,用多種事物來比喻四季,象征著”我“對自身經(jīng)歷酸甜苦辣和人生命運復雜多變的種種感受。 (3)文章的第三部分用多種事物來比喻四季,象征著“我”對自身經(jīng)歷酸甜苦辣和人生命運復雜多變的種種感受。這部分將與四季相應的多種事物進行排比鋪陳,是各種體驗、多種心境、復雜人生和滄桑命運的多重類比和象征。排比使文章句式整齊而又富有韻律,類比使人浮想聯(lián)翩,物象層出,象征使聯(lián)想升華,寓意含蓄,所有這些都使這部分文章像詩一樣優(yōu)美含蓄。 3.以下的一些題目可以幫助對上述知識點的理解: A。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問題: 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里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jīng)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經(jīng)找了多久還要找多久…… (1)這里描述了一種怎樣的情景? (2)描述這情景是為表現(xiàn)什么? (3)這里用的是什么人物描寫方法? B。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問題: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要是以這園子里的聲響來對應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 (1)這段文字的排比有何特點? (2)用各種事物來類比四季,有何象征寓意? (3)這里所運用的排比、類比、象征各有什么作用? C。(2000.4.自學考試試題)閱讀《我與地壇》中的一段文字: “蜂兒如一朵小霧穩(wěn)穩(wěn)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持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么,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干上留著一只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想生長弄出的響動。…片刻不息。”這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 請回答: (1)“蜂兒……”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螞蟻……”和“瓢蟲—…?”兩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3)“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象征著什么? 參考答案:(l)此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2)這兩句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3)象征著“我”艱難坎坷的人生道路和自強不屈的精神。這題考了比喻和比擬兩種修辭手法及對象征手法的理解。其中象征手法的運用是這一篇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 本課主要考核點是: 司馬遷所處的時代背景;識記司馬遷在歷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史記》的體例;解釋文中出現(xiàn)的常見實詞;結合文中的語言材料,識別本文主要文言虛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不同含義或作用;理解文中的特殊語法現(xiàn)象;解釋文中的疑難詞語;概括文章所描述的三個主要故事;理解本文善于通過典型事件來刻畫人物的特點;歸納廉頗和滿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理解本文尖銳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簡要說明“將相和”的意義。 1.這是篇人物傳記。本文通過記敘“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廉藺交歡”三個故事,表現(xiàn)了商相如熱愛祖國、機智勇敢、不計私仇的精神,也寫出了廉頗忠心為國、勇于改過的優(yōu)點。 2.在學習本文時要注意善于刻畫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本文的寫作特色。因為作者在刻畫廉藺這兩個主要人物時,運作了大量頗具特色的對話,使讀者聞其聲而見其人。這些對話不僅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如相如與趙王關于“予不予壁”的對話解決了趙王的矛盾,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些對話還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起到了較大的作用,如相如在秦廷的對話,根據(jù)不同的情境與氛圍,語氣也各異,;有時語氣和藹、謙恭禮讓,有時直言相斥、雄辯折人,有時分析利害、有理有據(jù),有時又怒氣沖天、咄咄逼人。這些對話充分顯示出相如熱愛祖國、不畏強暴、有智有謀、 能言善辯的性格特點。通過對話,廉頗鹵莽直爽、勇于認錯的形象也躍然紙上。 3.對于字詞的掌握,歷屆考試有以下的題目: 1.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2.王必無人,臣愿奉壁往使。 3.完壁歸趙。 4.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5.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6.趙王悉召群臣議。 |
熱門資料下載: |
< |
自考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2010年自考大學語文考前串講筆記九 |
|
閱讀下一篇:2010年自考大學語文考前串講筆記十一 |
【育路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 |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 |
② 本網(wǎng)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wǎng)發(fā)布的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wǎng)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wǎng)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nèi)容。 |
熱點專題 |
·重慶:2011年自考各專業(yè)課程考試安排表 |
·浙江:7月7.41萬人參加自學考試 |
·廣州:2010年10月自考報名通知 |
·同濟大學:2010年上半年自考畢業(yè)證發(fā)放 |
·陜西:2011年自學考試共開考96個專業(yè) |
·山東:64所院校將進行自考實踐課程試點 |
·萬州區(qū):2010年10月自考報名時間通知 |
·北京:2010年建成自考標準化考點試點 |
·江蘇(南京)2010年7月自考成績查詢 |
·湖北:2010年7月自考成績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