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能力之邏輯推理:真話——假話問題
來源:育路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1-02-07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先舉個例子吧。
有一次,某國首都的一家珠寶店,被盜賊竊走一塊價值5000美元的鉆石。經(jīng)過幾個月的偵破,查明作案的肯定是A、B、C、D這四個人當(dāng)中的某一個。于是,這四個人被作為重大嫌疑對象而拘捕入獄,接受審訊。四個人的供詞中有一些互相矛盾的內(nèi)容:
A:不是我作案的。 B:D就是罪犯。 C:B是盜竊這塊鉆石的罪犯。 D:B有意誣陷我。
因為幾個人供述的內(nèi)容互相矛盾,誰是真正的罪犯還無法確認(rèn)。 現(xiàn)在,我們假定四個人當(dāng)中只有一個說了真話。那么請問: 罪犯是誰?(1)這類問題被稱為"真話一假話"問題,這是饒有趣味的邏輯問題。
。1) 罪犯是A,因為B和D的話是互相矛盾的,B和D的話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因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從這里可得知,A和C都是說假話。從A說“不 是我作案的”這句話假,可推出罪犯是A。
【責(zé)任編輯:育路編輯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