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考《大學(xué)語文》名師輔導(dǎo)材料(三)
來源:育路教育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1-05-30
《種樹郭橐駝傳》(重點課文)
《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xùn)|,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參加王叔文變法,變法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后任柳州刺使,世稱柳柳州;
與韓愈齊名,同為古文運動的創(chuàng)導(dǎo)者。
作品有《柳河?xùn)|集》。
《種樹郭橐駝傳》是寓言性傳記文。
《主旨》
文章通過郭橐駝善于養(yǎng)樹的寓言故事,揭露了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政令繁多的社會弊端,闡發(fā)了作者養(yǎng)民治國的進步思想。
《疑難詞句》
1,駝業(yè)種樹。業(yè):以——為業(yè)。
2,且碩茂,早實以蕃。碩茂:高大茂盛;實:結(jié)果實;蕃:多;
3,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壽:活得長久;孳:繁殖得多;
4,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天:自然規(guī)律;致:使獲得,讓——自然發(fā)展;
性:樹木的本性。
5,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爪:用手指去抓;膚;樹皮;
6,字而幼孩,遂而雞豚。字:養(yǎng)育;遂:喂養(yǎng)好,使動用法;
7,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在移栽它時,像愛護自己的子女,栽完后,不再管它,就想棄掉一般。
8,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的生長罷了,并不是有甚么辦法能使他高大茂盛;我只是不抑制損傷他的果實罷了,并不是有甚么辦法能使它的果實結(jié)的又早又多。
9,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墒,我住在鄉(xiāng)里,看見當(dāng)官的喜歡繁瑣地發(fā)布命令,好像是很愛百姓,結(jié)果因此給人民帶來禍患。
10,故病且怠。。豪Э嗟。浩
《課文翻譯》
郭橐駝,不知他最初叫什么名字。由于得了佝僂病,走路時隆背俯身,有點像駱駝的樣子,以鄉(xiāng)里人把他叫“橐駝‘’。橐駝聽了這個稱呼說:”很好,這樣叫我確實很是恰當(dāng)。“因此便放棄了原來的名字,也自稱作”橐駝‘’。
他居住的地方叫豐樂鄉(xiāng),在長安城的西邊。橐駝的職業(yè)是種樹,凡是長安那些豪門富人建造觀賞游樂的園林,以及種果樹賣錢的,都爭相雇用他?疾扉荫劮N的樹,或者移植的,沒有不成活的,而且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jié)得早而且多。其他種樹的,盡管是偷偷仿效,也沒有誰能趕得上他。有人問他這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說:“我并不能使樹活得久而且繁殖增多,只不過能順著樹木的天性,使它的本性能夠得到充分發(fā)展罷了。種樹的方法,一般來說樹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勻,移栽樹木要保留根部的舊土,土要砸密實,種完后就不要再去動它,也不必擔(dān)心它不能成活,離開后就不必再照管它了。栽種時要像養(yǎng)育自己子女一樣,種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樣。這樣,樹木的天性沒有被破壞,它的本性就能得到發(fā)展了。所以說,我只不過是不妨害樹木的自然生長而已,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lǐng)使他高大茂盛;我不過是不抑制和損耗它的果實罷了,并沒有什么使它的果實早熟多結(jié)的訣竅。別人種樹卻不是這樣,樹根屈曲,并且換了土,培土?xí)r不是過多就是過少。即使有不那樣做的人,卻又過分地關(guān)心它的生長,過多地憂慮它不能成活。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剛剛離開就又回頭來看看。甚至用指甲摳破樹皮來檢驗樹的死活,搖動樹根來觀察培的土是松是實,因而樹木的本性就逐漸被破壞了。這樣做,雖說是愛護它,實際是害它;雖說是為它擔(dān)心,其實是以它為敵。所以比不上我啊。其實我又有什么特殊的本領(lǐng)?”發(fā)問的人說:“把你這些種樹的道理運用到為官治民上,可以嗎?”橐駝?wù)f:“我只知道種樹罷了,做官管理百姓不是我的事情。但我住在鄉(xiāng)里,看到那些做官的喜歡頒布繁多的政令,似乎是很愛惜百姓,但最后,卻給百姓帶來了災(zāi)難。一天到晚只見衙役來了就喊:”官府下令催促你們耕作,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獲,快點繅你們的絲,快點織你們的布,撫養(yǎng)好你們的小孩,喂養(yǎng)好你們的雞和豬!,又是擂鼓召集他們,又是敲梆子傳呼他們。我們這些小小百姓,即使放下碗筷不吃飯,專來招待這些官吏都應(yīng)接不暇,又哪有時間使我們子孫興旺,生活安定呢?因此才困苦勞累到這種程度。那么,這些人同我那些種樹的同行們,大概也有類似之處吧!‘’
發(fā)問的人高興地說:“這不是很好嗎?我問怎樣養(yǎng)樹,卻從中獲得了治民的道理。‘’于是
記下這件事,當(dāng)作為官的警示語吧!
《學(xué)習(xí)要點與難點》
識記這是一篇借為人物立傳的形式發(fā)生議論的寓言性傳記文。
掌握本文整體上的類比進行說理的方法。
在說理上,從整體上面采用“種樹”與“治民”類比的方法。從種樹與治民的指導(dǎo)思想看,種樹要“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治民要“蕃吾生而安吾性”,形成類比;
在實際種樹的方法,“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與治民要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相類比;
在結(jié)果上面,種樹“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治民“若甚憐焉,而卒以禍”相類比。
掌握本文對比的手法。
在課文的第三段,以郭橐駝善于種樹與他植者不善種樹進行對比。郭橐駝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卻使“木之性日以離”;郭橐駝種樹依照樹木的本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而他植者“根拳而土易”等等;郭橐駝“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他植者“愛之太殷,憂之太勤”,“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對比手法的應(yīng)用,為下文進行種樹與治民的類比作了充分的鋪墊。
詳略得當(dāng)?shù)募舨梅椒ā?/p>
文章描寫他植者種樹,對種樹馬馬虎虎的情況,僅一筆帶過,寫得十分簡略;而對“愛之太殷,憂之太勤”,的情況則詳細加以描寫,寫得很細。詳寫這種情況是為了與后面“長者好煩其令”進行類比的,使文章脈絡(luò)前后照應(yīng),貫通一致。
《重點段落簡析》
文章第三段中間“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故不我若也。”
劃分層次。
第一層,由開始到“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寫郭橐駝善種樹的原因;
第二層,從“他植者則不然”到“故不我若也”。寫他植者不善種樹的原因;
郭橐駝善種樹的原因: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運用的是對比手法。
他植者不善種樹的原因是:一,態(tài)度馬虎;二,“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