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家長必讀:家長避免語言暴力(2)
慎說2:關鍵的時候到了,就這一錘子買賣了,你要好好把握。
在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讀大三的徐同學眼中,高考就是一錘子買賣。“媽媽常和我說,人生難得一回博,學習這么多年,等的就是高考這幾天,這讓我有一種高考定終身的感覺。”徐同學說,自己高中時住校,每兩三周回一次家。沒回家的周末,媽媽都會打電話來,提醒他好好堅持,把握高考機會。
他笑稱,聽得多了,媽媽不說他反而不習慣。多數(shù)時候,他都是安靜的聽著。有時候,學習累了或心情不好,也會不耐煩地回嘴。“感覺壓力大了,我就聽聽歌,打籃球。我覺得家長應該少說這些話,多給考生一些寬松的環(huán)境。”
專家點評:高考期間,學校的臨考氣氛已經(jīng)很濃,孩子原本就處于高壓下。父母這時再給孩子施加壓力,很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建議家長,這時應該少念叨多祝福,幫助孩子減壓。
勿把孩子高考當“翻身牌”
慎說3:你是全家的希望,你的高考就是今年家里最大的事。
張雷是重慶大學光電學院的大三學生,說起高考經(jīng)歷,自己記憶最深的是,家人對他的期望。他回憶到,家里有十多個堂兄弟姐妹,有些哥哥姐姐成績不好,讀完高中就放棄學習。“我從小成績就不錯,爺爺奶奶對我的期望也較高,不說清華北大,也希望我考上全國前十的高校。”
他告訴記者,第一次高考自己沒有重視,考得不理想,復讀后再考,家里人也緊張起來。“高考前,家里親戚聚會,一些長輩就說高考是大事,說我是家里的希望,讓我好好考試,以后要有出息……”他說,壓力大時,自己就看看雜志,練練毛筆字,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專家點評:遇到這種情況,孩子要多理解長輩的苦心,但同時也要保持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學會進行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
勿再給孩子不停打氣
慎說4:如果你考上XX大學,我們就給你買XXX。
重慶妹子黃盼,今年24歲,家住南坪美堤雅城。2009年她以體育特長生參加高考。對于家長的高考語句,她印象最深的是,高考前一個月,父親就曾許諾,“如果成績達400分,考上比預期更好的大學,就送我去日本旅行。”黃盼說,因為那一段時間,去日本旅行是她的最大愿望。
重慶妹子譚女士也有類似經(jīng)歷。她今年32歲,家住渝北翠湖柳岸。她告訴記者,這是她父親常用的激勵法。“這招不光用在高考,從初中開始的重要考試都是如此。”她說,父親有給她買過手表、衣服等。“現(xiàn)在回想,這種方法并不好,會讓學生注重物質(zhì),而忽略了情感的交流。”
專家點評:家長給孩子的單人游承諾,不如改成全家一起出游,一起慶祝,這樣不僅有利于全家人的親情交流,還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現(xiàn)在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全家人的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高考前家長必讀:家長避免語言暴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