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作文 立意為先 選材為要
育路網寫作指導:文章的內容是由立意和選材決定的。“意”是內容的核心、靈魂,材料是內容的物質外殼,二者不可分離,而“意”是主導,材料要受“意”的指導和制約。因此,在實際構思過程中,一般是立意在先,選材在后。
一、關于立意
要使文思暢通,關鍵在于立意。我們大概都有這樣的體驗:作文之初,頭腦里往往是亂紛紛的,想來想去,總覺得“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難下一字;有時似乎想出了一點眉目,可是剛寫了一段話,又覺得寫不下去。對于這種現象,推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文意未立或雖立而不甚明朗。一旦文意已明,文思也跟著流暢起來,有時甚至妙緒泉涌,不吐不快。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立意之于文思,正是這樣:立意越精細、越明朗,寫起來就越順暢。這是文章成功的基本保證。
立意有哪些要求呢?
一是貴在創(chuàng)新。
我們文章里所需要的“新”,不是盡人皆知的大道理,不是冠冕堂皇的套話、空話,而是那些既符合時代精神又閃耀著個性色彩的東西——這就是我們對周圍事物獨特的見解和體會,它們小得如同一滴水,卻能照得見太陽!靶隆,又是發(fā)人之所未發(fā)。在現實生活中,總會有一些為人們所熟視無睹的事物,也會有一些習非成是的觀念,這些都是未被開發(fā)的題材,只要你留心觀察就不難發(fā)現;發(fā)現了再經過深思熟慮,把自己的看法寫出來,必有新意。立意上能創(chuàng)新,全在于思維活躍。這就要多讀多看多思考。多讀多看才能視野廣闊,多思考才能辨析事理,有所發(fā)現。思維活躍起來了,就不會受制于舊的思維定勢,而是敢于創(chuàng)新。還要善于聯想和想象,因為聯想和想象常能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示,能使我們從普通事物上看出它們所包含的新的意義來。
二是情意并重。
思想和感情常常是同時發(fā)生的。我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往往“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寫文章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歌頌新事物,揭露舊事物,贊揚真、善、美,批評假、惡、丑,怎么能不帶著強烈的感情呢?情,可以使我們的意變得更加鮮明奪目,更有說服力。我們讀過的許多好文章,不管它們屬于哪一種體裁,也不管具體內容是什么,無一不是寫得情深意濃的。任何一篇文章里的情,其實是在立意的過程中就已醞釀好了的。
二、關于選材
選材服務于立意,但材料往往不完全受“意”的限制,好的材料可以豐富、擴展文章的主旨,給讀者留下雋永的回味。好的材料有三條標準:(1)切合文章的旨意。這一條至關緊要。材料和旨意的切合度怎樣,憑直觀感覺不易判定,最好是在材料初步選定后,就把文章的基本格局構想出來,再從這個格局出發(fā),來審視選定的每一個材料。這樣做,材料的切合度就比較容易顯現出來,使用與否,也就有了把握。(2)有比較豐富的意蘊。意蘊,就是材料的內在含義。意蘊豐富,才能引發(fā)讀者的情思,給讀者以某些啟示。一件材料有無意蘊,要先用讀者的眼光來看,要用心感受它。(3)要新一點。這一條不言自明,凡是別人沒有用過的都可以算作新,有一點時代色彩自然更好。
按照這幾條標準來選材本不是難事,因為中學作文命題一般都不會超出學生經歷見聞和感受體驗的范圍,可供選擇的材料并不會少;說難,其實另有原因。常常有這樣的情況:有些同學聽老師在班上念優(yōu)秀習作后,總這樣說:“這些材料連同它們的細節(jié)我全知道呀,為什么當時竟然沒有想到?”有些同學剛把作文交上去,就暗自埋怨起來:“可惜有一個材料沒寫上!边@種情況相當普遍,在限時作文里尤其顯得嚴重。從表面看,這是由一時的緊張心態(tài)造成的;但從根本上說,是因為你還沒有完全占有這些材料。
要想占有材料,就得做個有心人,遇事都要問個“為什么”,要往深處想。這樣,許多非常平常的事物就會帶著奇異的閃光奔向你的筆端,成為你的寫作材料。材料也需要不斷積累,辦法是平時多寫點札記,把自己見到的、想到的隨手寫下來,因為既經寫過,就不容易忘記,用起來就方便多了。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 1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2高鐵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3互聯網金融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4酒店管理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5學前教育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6國際郵輪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7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8動漫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9大數據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10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