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考試:認知心理學知識復習(3)
來源:中華考試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12-02-13
第二章 知覺
第一節(jié) 模式識別的含義與理論
1.模式識別理論的主要假設,觀點,彼此之間的區(qū)別?
答:模式識別是指對感覺刺激復雜排列的識別。
模式識別理論:
、拍0迤ヅ淅碚;當我們看到字母Z時,我們能立刻認出它來。按照模板匹配理論,我們實際上是把一個刺激同一套模板,即我們存儲在記憶中的一些特定的模式相比較。在把刺激同許多不同的模板相比較之后,我們注意到匹配得最好的模板,這種理論強調,刺激必須與模板精確地匹配。模板匹配理論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不足是,它缺乏靈活性。
、圃湍P停和0迤ヅ淅碚撓啾,原型模型則要靈活得多。按照原型模型,我們記憶中存儲著抽象的、理想化的模式或原型。當我們看到一個刺激時,我們把它同一個原型進行比較。與模板匹配理論所要求的精確匹配不同,按照原型模型,刺激與原型之間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確。
⑶區(qū)別性特征模型:我們對刺激的辨別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些將一個刺激同另一個刺激區(qū)別開來的特征叫做區(qū)別性特征。在解釋人們如何識別字母時,該模型認為在人的記憶中存儲著每個字母的特征成分。例如,字母G包含一條曲線和一條位于中間水平線這樣兩個特征。當我們看到一個字母時,我們把該字母的特征同我們存儲在記憶中的區(qū)別性特征相比較,而不是把字母的整體模式同一個模板或一個原型相匹配。區(qū)別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區(qū)別性特征是不變的,不管一個字母是手寫體、印刷體還是打字體。
整體優(yōu)先效應:(完成任務)Navon要求被試或者在整體水平上,或者在局部水平上,對刺激進行識別。結果發(fā)現(xiàn),當局部字母很小并且靠得很近時,同局部水平上的識別(即報告小字母)相比,被試在整體水平上的識別(即報告大字母),速度更快。此外,當要求被試在整體水平上識別刺激時,局部特征與整體特征是否匹配,并不影響被試的反應時。然而,當要求被試在局部水平上對刺激進行識別時,如果整體特征同局部特征一致,那么,被試的反應要快。上述結果表明,當要求識別整體時,局部特征的性質,即局部特征是否與整體特征相匹配,并不影響整體的知覺。然而,當要求識別局部時,整體特征的性質,即整體特征是否與局部特征相匹配,影響局部的知覺。這些結果提示知覺過程中存在整體優(yōu)先。因此,上述結果模式稱整體優(yōu)先效應。
區(qū)別性特征模型得到了一些實驗證據(jù)的支持。Gibson的研究證明,當一些字母共用很多關鍵特征時,人們判斷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長的時間。共用許多關鍵特征,被試判斷這兩個字母是否相同,其潛伏期要長。對類似這樣的字母對,判斷得相對要快。判斷的速度快慢依賴于共用的區(qū)別性特征的數(shù)目。區(qū)別性特征模型的優(yōu)勢在于,它不僅與心理學實驗數(shù)據(jù)一致,也得到了一些生物學研究證據(jù)的支持。某一個神經元可能對一個垂直的光柵有強烈的反應,而距離非常近的另一個神經元,則可能對偏離垂直方向10°的光柵有最強的反應。一小塊視皮層可能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神經元,其中一些對垂直的線條作出特別的響應,另一些對水平的線條作出特別的響應,還有一些則對特異性的斜線作出特別的響應。視覺系統(tǒng)似乎包含了一些專門的特征覺察器,它們幫助我們對字母和簡單模式的某些特征作出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