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文章推薦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導語introduction
北京中加學校高中入學條件一直是京籍與非京籍家庭關(guān)注的焦點。作為北京市通州區(qū)知名的國際化學校,該校高中部在招生政策上確實存在戶籍差異。根據(jù)最新招生信息,京籍學生可通過北京市中考志愿填報系統(tǒng)申請入學,中考成績需達到學校劃定的錄取分數(shù)線;而非京籍學生則需參加學校自主命題的入學考試(含數(shù)學、英語筆試及中英文面試),通過考核后方可錄取。這種差異化的北京中加學校高中入學條件,既符合北京市教育政策要求,也為非京籍學生提供了明確的升學路徑。
京籍學生直接納入北京市中招體系,依據(jù)中考分數(shù)和志愿填報錄取。學校近兩年普高班錄取線維持在500分左右(以北京2024年以前的中考總分為標準)。非京籍學生需通過學校官網(wǎng)或招生辦報名,參加自主招生考試?荚噧(nèi)容側(cè)重英語應(yīng)用能力與邏輯思維,部分國際課程班還要求提交初中成績單及綜合素質(zhì)評價。
京籍學生:僅需提供中考成績單、戶口本及體檢報告。
非京籍學生:除考試成績外,需額外準備北京市居住證明(如工作居住證、租房備案等)、原籍學籍檔案及監(jiān)護人社保記錄。
3.課程選擇靈活性
非京籍學生可優(yōu)先申請國際高中班(如AP、OSSD課程),此類班級不限制戶籍,全國初三畢業(yè)生均可報考,通過校內(nèi)測試即可入學。而京籍學生既可選中加普高班,也可轉(zhuǎn)入國際課程方向。
學校采用小班制教學(每班≤25人),中外教師比例達1:1,外教均持有加拿大認證教師資格證。課程體系融合中國國家課程與加拿大NB省課程,學生畢業(yè)可獲中加雙學歷文憑,直接申請海外院校。此外,學校設(shè)立“學長導師制”,由高年級學生協(xié)助新生適應(yīng)全英文授課環(huán)境,家長反饋該機制顯著緩解了學生的過渡焦慮。
京籍家庭:希望孩子保留國內(nèi)學籍,同時接觸國際化教育,為未來留學鋪墊。
非京籍家庭:尋求穩(wěn)定升學通道,規(guī)避回原籍高考的政策限制。
計劃留學的家庭:雙文憑體系免去托福/雅思備考壓力,OSSD課程學分受全球大學認可。
若您正因戶籍限制或入學考試要求而焦慮孩子的高中升學路徑,我們的擇校團隊可提供一對一政策解讀與備考方案。北京中加學校高中入學條件的細節(jié)每年可能微調(diào),建議您直接通過電話或在線咨詢獲取最新考試大綱與材料清單,我們將結(jié)合孩子成績和家庭規(guī)劃,定制可行性方案。無論京籍還是非京籍家庭,提前厘清政策差異都能減少升學季的決策壓力。
簡章名稱(點擊看具體招生信息) | 招生對象 | 招生狀態(tài) | 學費 |
北京中加學校影視藝術(shù)高中班招生簡章 | 高中 | 正在招生\可插班 | 18.60萬元/年 |
北京中加學校原生實驗班招生簡章 | 高中 | 正在招生\可插班 | 19.50萬元/年 |
北京中加學校美國高中班招生簡章 | 高中 | 正在招生\可插班 | 18.80萬元/年 |
北京中加學校A-level課程招生簡章 | 高中 | 正在招生\可插班 | 14.80萬元/年 |
北京中加學校中國香港HKDSE招生簡章 | 高中 | 正在招生\可插班 | 13.90萬元/年 |
北京中加學校加拿大OSSD課程高中班招生簡章 | 高中 | 正在招生\可插班 | 14.90萬元/年 |
推薦閱讀:
中加學校熱門關(guān)注
中加學校最新動態(tài)
答北京中加學校高中入學條件明確區(qū)分京籍和非京籍學生要求,京籍學生可依據(jù)北京市戶籍政策直接申請,非京籍學生需提供居住證明和學...
答北京中加學校國際高中目前只有OSSD、AP項目明確可以為學生注冊國外學籍,OSSD項目學生入學即注冊加拿大高中學籍,AP...
答北京中加學校初中一年學費:雙語班9.5萬元/年,國際班11.9萬元/年,另外補充了報名費、寄宿費、餐費、校車費等附加收費...
答北京中加國際學校聯(lián)系方式:咨詢電話為010-51268841,地址為北京市通州區(qū)叢林莊園;北京中加學校招生簡章涵蓋AP、...
答北京中加學校國際高中課程體系迎來重要升級,正式新增美國ACT課程,為學生打造更全面的北美升學路徑。作為北京市第一所中外合...
學費:14.90萬/年簡章詳情>
學費:13.90萬/年簡章詳情>
學費:18.60萬/年簡章詳情>
學費:18.80萬/年簡章詳情>
學費:14.80萬/年簡章詳情>
學費:19.50萬/年簡章詳情>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guān)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