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靈棲息地
來源:發(fā)布時間:2008-02-22
“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我總要先想想,自己是在哪兒里,在做什么!币晃黄髽I(yè)家曾經(jīng)向筆者這樣描述自己“空中飛人”的生活狀態(tài)。在企業(yè)家這個群體里面,這樣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
某種意義上說,一位真正的企業(yè)家,首先要是一名真正的行者。
行走,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更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
“我要做天大的生意!必浲ㄌ煜拢绱藲馔躺胶拥暮姥詨颜Z,是先人晉商喬致庸的理想,也是如今無數(shù)人在商海中沉浮的目標。
要做天大的生意,先要做到心懷天下。
對于一名行者來說,重要的不在于行走的終點,而在于行走的過程。
《英才》記者走訪了這樣一些企業(yè)家,記錄了他們在各色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當海巖沐浴著巴黎街頭溫暖的陽光,當錢金波凝望著楠溪江遠去的流水,當趙民佇立在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故居,當丁宏祥感慨于迪拜人在沙漠之上創(chuàng)造的奇跡,當李小加聆聽著蘇格蘭悠揚的風笛,當蘭世立感慨著恒河圣水的洗禮⋯⋯他們的旅行,是商機,是休憩,是反思,是向往,是追尋。
上下五千年,行者的年代能上溯到夸父時期?傇谌藗兲け榧t塵之后,才會明白這個上古的寓言,理解夸父追日的浪漫?涓缸啡,追的是溫暖,是光明,是理想。
不停的是行走,不變的是追尋。每一個人都是行者,每一個人都在路上,每一個人都在追尋心中的日月。
即便不能行走天下,亦須心懷天下。
心懷天下,行者無疆。

蘇格蘭 我們最向往的球場
世界上最著名的圣安德魯斯老球場對我們的吸引,就像麥加對于伊斯蘭教徒一樣。
口述|摩根大通中國區(qū)總裁李小加
前一段時間我和一群朋友到蘇格蘭。正是蘇格蘭人發(fā)明了高爾夫球運動。打高爾夫是一項有精神境界的運動,而不單單是一種娛樂,朋友們都很在意高爾夫內(nèi)在的文化。我們覺得,如果能親自去高爾夫的發(fā)源地看一下,應該是件很美妙的事情。
于是,我們先坐飛機到倫敦,然后轉(zhuǎn)飛愛丁堡。我們看到了蘇格蘭湛藍的天空、純樸的民風,特別是高爾夫精神所代表的一切對人生的追求。蘇格蘭對于打高爾夫的人來說,就是圣地一樣的地方;而世界上最著名的圣安德魯斯老球場對我們的吸引,就像麥加對于伊斯蘭教徒一樣。就是一個難忘之旅。
我們在愛丁堡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他們完全穿著民族服裝,帶領我們在城堡中享受他們的歷史、參觀他們的威士忌酒莊。
一群中國人的到來對他們來說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們感覺自己住在世界一角的蘇格蘭,但他們對中國充滿好奇。而我們以前對這個民族同樣了解不深。我做金融,對他們稍微有些了解,作為一個種族,蘇格蘭人在金融界是很成功的,有點像猶太人,會投資、會理財。
這次來到蘇格蘭,對他們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覺得他們在英國,和英國人是一回事。然而,他們有很強的民族主義情結(jié),認為自己可以是任何人,但不要說他們是英國人。以前知道這些,但沒想到會那么強烈。比如,我們偶爾會說,你們作為英國人怎么樣。在這個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站起來糾正你的說法:我們是蘇格蘭人。
這些經(jīng)歷讓我印象深刻,感覺這些人對他們的文化、對他們的自我、對他們的歷史有很多深層次的認知、感受和驕傲。蘇格蘭在歷史上曾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1513年的戰(zhàn)斗中,蘇格蘭人無法抵擋英國射手,最終失掉了他們的國王和貴族家庭的繁榮。這段歷史使得蘇格蘭人保持著他們自己的獨立和自豪。
蘇格蘭有強烈的自治愿望,在政治上有一批人希望獨立于大不列顛帝國,但現(xiàn)在在經(jīng)濟上蘇格蘭和英國已經(jīng)完全不可分了,現(xiàn)任英國首相——布朗,就是蘇格蘭人。
在愛丁堡的幾天里,每天晚上吃飯的時候,蘇格蘭人都穿著他們的——“基爾特”,就是他們漂亮的方格裙,但他們不愿意稱之為裙子,吹蘇格蘭的風笛。
在蘇格蘭的幾天主要是打球,我一直感覺很幸運,當時去的時候是4月,本應該是陰雨綿綿、天氣寒冷的時候,但在這個很差的季節(jié)里,我們得到了五六個非常好的天氣,每天都是艷陽高照。
我當時感覺非常好,但開始打得并不好。我高興的是,最后一次打球的時候,在圣安德魯斯——我們最向往的球場,我打到了85桿。
在圣安德魯斯球場第18洞,有一個著名的小石橋,高爾夫球手“金熊”尼克勞斯謝幕的最后一場球,就是走過那個小橋,向大家告別,一個非常感人的情景。我在這個小橋也留了一個影,我們同行的所有人都在小橋上留影。 (整理|本刊記者 賀大卓)
巴黎 一杯咖啡的閑適
巴黎是一個既不工業(yè)化也不政治化的城市,很像一個非,F(xiàn)代而優(yōu)越的世外桃源,那里每個人好像都在欣賞藝術(shù),欣賞生活,都在咀嚼生活的過程。
口述|錦江國際集團公司高級副總裁、知名作家海巖
我不是一個愿意走動的人,盡管有時不得不走動。近來出行漸少,離開朝陽區(qū)的范圍,對我來說便可謂之遠足了。我甚至比較害怕旅行,那種顛簸勞頓的旅程我總是敬而遠之。以前出差到日本,我們集團公司的高管曾為了看一棵樹而驅(qū)車兩個多小時行至東京,對著大樹感慨一番,然后重新折回,這種事情我是不會奉陪的,我沒有那個興趣。

坦白地說,很少有什么景觀能給我震撼的感覺。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那樣的寬度與長度,傾瀉而下,世界第一,可當我身臨其境的時候,卻沒有照片里或者電影里展示的那種感覺,畢竟,攝影機與攝像機選取的都是最好的角度與最美麗的瞬間。我感覺不到震撼,只感覺到現(xiàn)實與想象間的落差,為了看這樣一個瀑布冒雨遠道而來,不值得。
說出來或許沒有人會相信,一次去法國開旅游博覽會,呆了整整20天,我沒有去艾菲爾鐵塔,也沒有去盧浮宮或者凡爾賽宮,唯一去的便是巴黎圣母院,還是因為偶然路過才下車看了看,那是一座十分不起眼的小建筑,這個因為一部文學作品而聲名赫赫的地方與人們心目中的樣子相差千里。
中國人總是喜歡匆匆忙忙的到一個地方去看,看完了就拍照,說明我到此一游,再到下一個景點再拍照,拍完了再走。這些我沒有興趣,我的旅行心態(tài)更接近外國人。電影《邁阿密風云》在亞洲上映的時候,導演邁克爾·曼第一次來中國,他既不打算爬長城也不想去逛故宮,他認為了解一個國家的方法莫過于找了解這個國家的當?shù)厝肆奶。于是,他邀請我在他住的酒店聊了兩個小時,這是他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去了解其他地方的方式,我也一樣。比如,我的作品《玉觀音》,寫的是云南的故事,其中描寫了大量云南的風土人情,但其實我到現(xiàn)在也沒去過云南;比如,《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寫的是紹興的一個故事,可我至今也沒有去過紹興。
這種方式有些人可能不喜歡,有些作家一定要看到了,體驗到了,才能寫,需要采風,親身經(jīng)歷,這種作家叫“行走作家”。還有一種作家就是坐在家里的作家,比如我,坐在金碧輝煌的酒店里面,一邊用日本的瓷器喝著中國最古老的普洱茶,一邊描寫著最艱苦的農(nóng)村生活,這是我的方式。
我喜歡的旅行方式是到一個地方很舒服地住下來,慢慢品味。其實,我是喜歡巴黎的,但不是因為那里有很多中國知識分子景仰的名勝古跡、人類遺產(chǎn),我喜歡巴黎只是因為它舒適,宜于生活。
那次去開會便如同度假,出門總是風和日麗,干凈的街道,各種各樣的名犬,閑適的行人。那里不像東京或者大阪,街上每個人都西服革履,匆匆忙忙,面目嚴肅的疲于奔命。巴黎是一個恬靜的城市,你經(jīng)常會看到在一片草地上或者一排臺階上坐著很多年輕人在看書,這在我們國家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是看不到的,我們的臺階上肯定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
但巴黎不一樣,那里不是特別像一個首都,卻又有著大都市的那種繁華和輝煌。那里的每一座建筑都干凈且漂亮,建筑并不密集,它們的高度也恰恰是讓人舒適非常,不會給你生活在高樓大廈群里的那種感覺,視野很開闊,道路寬敞而不擁擠,人也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某種意義上說,一位真正的企業(yè)家,首先要是一名真正的行者。
行走,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更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
“我要做天大的生意!必浲ㄌ煜拢绱藲馔躺胶拥暮姥詨颜Z,是先人晉商喬致庸的理想,也是如今無數(shù)人在商海中沉浮的目標。
要做天大的生意,先要做到心懷天下。
對于一名行者來說,重要的不在于行走的終點,而在于行走的過程。
《英才》記者走訪了這樣一些企業(yè)家,記錄了他們在各色旅行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當海巖沐浴著巴黎街頭溫暖的陽光,當錢金波凝望著楠溪江遠去的流水,當趙民佇立在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故居,當丁宏祥感慨于迪拜人在沙漠之上創(chuàng)造的奇跡,當李小加聆聽著蘇格蘭悠揚的風笛,當蘭世立感慨著恒河圣水的洗禮⋯⋯他們的旅行,是商機,是休憩,是反思,是向往,是追尋。
上下五千年,行者的年代能上溯到夸父時期?傇谌藗兲け榧t塵之后,才會明白這個上古的寓言,理解夸父追日的浪漫?涓缸啡,追的是溫暖,是光明,是理想。
不停的是行走,不變的是追尋。每一個人都是行者,每一個人都在路上,每一個人都在追尋心中的日月。
即便不能行走天下,亦須心懷天下。
心懷天下,行者無疆。

蘇格蘭 我們最向往的球場
世界上最著名的圣安德魯斯老球場對我們的吸引,就像麥加對于伊斯蘭教徒一樣。
口述|摩根大通中國區(qū)總裁李小加
前一段時間我和一群朋友到蘇格蘭。正是蘇格蘭人發(fā)明了高爾夫球運動。打高爾夫是一項有精神境界的運動,而不單單是一種娛樂,朋友們都很在意高爾夫內(nèi)在的文化。我們覺得,如果能親自去高爾夫的發(fā)源地看一下,應該是件很美妙的事情。
于是,我們先坐飛機到倫敦,然后轉(zhuǎn)飛愛丁堡。我們看到了蘇格蘭湛藍的天空、純樸的民風,特別是高爾夫精神所代表的一切對人生的追求。蘇格蘭對于打高爾夫的人來說,就是圣地一樣的地方;而世界上最著名的圣安德魯斯老球場對我們的吸引,就像麥加對于伊斯蘭教徒一樣。就是一個難忘之旅。
我們在愛丁堡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他們完全穿著民族服裝,帶領我們在城堡中享受他們的歷史、參觀他們的威士忌酒莊。
一群中國人的到來對他們來說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們感覺自己住在世界一角的蘇格蘭,但他們對中國充滿好奇。而我們以前對這個民族同樣了解不深。我做金融,對他們稍微有些了解,作為一個種族,蘇格蘭人在金融界是很成功的,有點像猶太人,會投資、會理財。
這次來到蘇格蘭,對他們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覺得他們在英國,和英國人是一回事。然而,他們有很強的民族主義情結(jié),認為自己可以是任何人,但不要說他們是英國人。以前知道這些,但沒想到會那么強烈。比如,我們偶爾會說,你們作為英國人怎么樣。在這個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站起來糾正你的說法:我們是蘇格蘭人。
這些經(jīng)歷讓我印象深刻,感覺這些人對他們的文化、對他們的自我、對他們的歷史有很多深層次的認知、感受和驕傲。蘇格蘭在歷史上曾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1513年的戰(zhàn)斗中,蘇格蘭人無法抵擋英國射手,最終失掉了他們的國王和貴族家庭的繁榮。這段歷史使得蘇格蘭人保持著他們自己的獨立和自豪。
蘇格蘭有強烈的自治愿望,在政治上有一批人希望獨立于大不列顛帝國,但現(xiàn)在在經(jīng)濟上蘇格蘭和英國已經(jīng)完全不可分了,現(xiàn)任英國首相——布朗,就是蘇格蘭人。
在愛丁堡的幾天里,每天晚上吃飯的時候,蘇格蘭人都穿著他們的——“基爾特”,就是他們漂亮的方格裙,但他們不愿意稱之為裙子,吹蘇格蘭的風笛。
在蘇格蘭的幾天主要是打球,我一直感覺很幸運,當時去的時候是4月,本應該是陰雨綿綿、天氣寒冷的時候,但在這個很差的季節(jié)里,我們得到了五六個非常好的天氣,每天都是艷陽高照。
我當時感覺非常好,但開始打得并不好。我高興的是,最后一次打球的時候,在圣安德魯斯——我們最向往的球場,我打到了85桿。
在圣安德魯斯球場第18洞,有一個著名的小石橋,高爾夫球手“金熊”尼克勞斯謝幕的最后一場球,就是走過那個小橋,向大家告別,一個非常感人的情景。我在這個小橋也留了一個影,我們同行的所有人都在小橋上留影。 (整理|本刊記者 賀大卓)
巴黎 一杯咖啡的閑適
巴黎是一個既不工業(yè)化也不政治化的城市,很像一個非,F(xiàn)代而優(yōu)越的世外桃源,那里每個人好像都在欣賞藝術(shù),欣賞生活,都在咀嚼生活的過程。
口述|錦江國際集團公司高級副總裁、知名作家海巖
我不是一個愿意走動的人,盡管有時不得不走動。近來出行漸少,離開朝陽區(qū)的范圍,對我來說便可謂之遠足了。我甚至比較害怕旅行,那種顛簸勞頓的旅程我總是敬而遠之。以前出差到日本,我們集團公司的高管曾為了看一棵樹而驅(qū)車兩個多小時行至東京,對著大樹感慨一番,然后重新折回,這種事情我是不會奉陪的,我沒有那個興趣。

坦白地說,很少有什么景觀能給我震撼的感覺。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那樣的寬度與長度,傾瀉而下,世界第一,可當我身臨其境的時候,卻沒有照片里或者電影里展示的那種感覺,畢竟,攝影機與攝像機選取的都是最好的角度與最美麗的瞬間。我感覺不到震撼,只感覺到現(xiàn)實與想象間的落差,為了看這樣一個瀑布冒雨遠道而來,不值得。
說出來或許沒有人會相信,一次去法國開旅游博覽會,呆了整整20天,我沒有去艾菲爾鐵塔,也沒有去盧浮宮或者凡爾賽宮,唯一去的便是巴黎圣母院,還是因為偶然路過才下車看了看,那是一座十分不起眼的小建筑,這個因為一部文學作品而聲名赫赫的地方與人們心目中的樣子相差千里。
中國人總是喜歡匆匆忙忙的到一個地方去看,看完了就拍照,說明我到此一游,再到下一個景點再拍照,拍完了再走。這些我沒有興趣,我的旅行心態(tài)更接近外國人。電影《邁阿密風云》在亞洲上映的時候,導演邁克爾·曼第一次來中國,他既不打算爬長城也不想去逛故宮,他認為了解一個國家的方法莫過于找了解這個國家的當?shù)厝肆奶。于是,他邀請我在他住的酒店聊了兩個小時,這是他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去了解其他地方的方式,我也一樣。比如,我的作品《玉觀音》,寫的是云南的故事,其中描寫了大量云南的風土人情,但其實我到現(xiàn)在也沒去過云南;比如,《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愛人》寫的是紹興的一個故事,可我至今也沒有去過紹興。
這種方式有些人可能不喜歡,有些作家一定要看到了,體驗到了,才能寫,需要采風,親身經(jīng)歷,這種作家叫“行走作家”。還有一種作家就是坐在家里的作家,比如我,坐在金碧輝煌的酒店里面,一邊用日本的瓷器喝著中國最古老的普洱茶,一邊描寫著最艱苦的農(nóng)村生活,這是我的方式。
我喜歡的旅行方式是到一個地方很舒服地住下來,慢慢品味。其實,我是喜歡巴黎的,但不是因為那里有很多中國知識分子景仰的名勝古跡、人類遺產(chǎn),我喜歡巴黎只是因為它舒適,宜于生活。
那次去開會便如同度假,出門總是風和日麗,干凈的街道,各種各樣的名犬,閑適的行人。那里不像東京或者大阪,街上每個人都西服革履,匆匆忙忙,面目嚴肅的疲于奔命。巴黎是一個恬靜的城市,你經(jīng)常會看到在一片草地上或者一排臺階上坐著很多年輕人在看書,這在我們國家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是看不到的,我們的臺階上肯定是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的。
但巴黎不一樣,那里不是特別像一個首都,卻又有著大都市的那種繁華和輝煌。那里的每一座建筑都干凈且漂亮,建筑并不密集,它們的高度也恰恰是讓人舒適非常,不會給你生活在高樓大廈群里的那種感覺,視野很開闊,道路寬敞而不擁擠,人也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糾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