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68841
400-805-3685
11月12日上午,十四位來自北京各區(qū)縣的中學老師來到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參加由北京市教育學院組織的“UbD教學設計法的實踐與經驗”培訓工作坊。
受邀承擔此次培訓任務的是建華教育提雅學園的兩位年輕教師——金梟和區(qū)穎怡老師。她們結合自己對于UbD的理解,以及對過去備課、授課實踐的反思,為到來的老師們提供了三小時的腦力激蕩。
在下文中,金梟、區(qū)穎怡老師從提雅學園Theia Academy的籌備實踐出發(fā),分別從三個問題入手,向大家展示“在提雅學園,一堂課是如何被設計的?”
金梟:UbD的全稱是Understand by Design,意為“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最早在1988年由教育家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開始推廣,目前已廣泛應用于美國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框架,UbD的核心思想有二:第一,它追求的是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以幫助學生達到“理解”的狀態(tài)——“理解”即意味著有效地應用與遷移知識;第二,為了確保教學過程能有效支持學生達到“理解”狀態(tài),且學生的學習效果能被準確觀測與檢驗,UbD強調評價設計先于課程設計,以逼迫教師打通教學活動及學習結果之間的通道——這也就是所謂的“逆向設計”。
金梟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碩士、復旦大學學士
金梟:傳統(tǒng)教學設計的邏輯是:先確定目標、組織教學,等教學過程結束后再通過考試等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在這樣的邏輯之下,教師往往花費大量精力去琢磨“我要怎么教”,卻很少思考“這么教是不是學生真的能學會”。事實上,很多現(xiàn)實案例也告訴我們,就算教師提供的信息再詳盡,運用的教學方法再豐富,也并不一定能導向學生的“理解”。因為學生并非領域專家,他們腦中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信息之間的關聯(lián)是殘缺的,對某一領域的整體認知更是難以建立——很多在教師看來“顯而易見”的東西,對學生來說卻是需要翻越的大山。同時,學生通過機械記憶在考試中表現(xiàn)出的“看似理解”還常常蒙蔽教師的眼睛,造成教學效果的“虛假繁榮”。
作為一種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方法,UbD就是為解決“教師教得努力,學生卻學得不好”的矛盾應運而生的。在教學目標設定之初,UbD就要求教師翻轉原有的備課習慣,從學生端出發(fā),思考“真正理解了知識的學生會有何表現(xiàn)”,并將這個表現(xiàn)設定為我們期望的學習結果。這樣一來,原本虛空的教學目標就轉化成了實實在在可被觀察到的學生行為。順著這個思路走下去,只要我們通過合適的評估方法,讓學生表現(xiàn)出了特定行為,就可以判斷學生的真實學習效果了。因此,UbD的“逆向設計”原則就要求教師在想“如何教”之前,先設計好“如何評”,再通過后續(xù)的各種具體教學活動為學生在評估當中的“成功”奠基鋪路。用這樣一套邏輯梳理教學設計之后,任何目的不明的、盲目灌輸卻抓不住重點的、對于學生的學習結果幫助不大的教學活動都會被篩除,而學生的真實需求和缺失的教學支架也會顯露出來,敦促教師更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也會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及學習路徑,可以一步步順著搭建好的階梯走向預期的學習結果,并通過“做出來”而非“背一遍”的方式證明自己對知識的理解。
區(qū)穎怡:在最近一輪Theia Academy課程體驗中,我們所開設的六門課程均以UbD教學設計法為底層設計邏輯。從課程設計到實際教學,任課教師把對UbD的理解應用到了教研和教學場景中。下文以“英語短篇小說賞讀”課程為例,為大家梳理整門課程的UbD設計思路,分享從理論到實踐的心得和體會。
階段一:明確預期學習結果
既然要以結果為導向,首先要明確我們想要看到的學習結果是什么。因此階段一回答的是UbD設計中的核心問題:教學的重點是什么?學生預期的學習結果是什么?可以說,明確預期的學習結果是整個UbD設計的基礎,而在UbD的理論框架下,我們認為有意義的學習結果是:學生“理解”了或者達到了“理解”的狀態(tài),即學生能做到有效地應用與遷移。
結合課程而言,如果說學生真的理解如何賞讀短篇小說,那么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很可能是:能解釋英語短篇小說的組成要素,掌握賞析文本的思維方法和工具,并在將其應用于短篇小說讀物上,F(xiàn)實情況是,短篇小說的要素繁多,想讓學生在短短兩周時間內理解所有要素顯然無法實現(xiàn),更毋論運用每種要素的分析工具了。所以筆者在綜合考量課時、課程難度、學生可達成度等因素后,確定開設本門課程的初衷是:學生能真正理解短篇小說的某一關鍵要素——比如人物——并以此為切入點賞析文本。
北京師范大學碩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
思路捋到這一步,如果在傳統(tǒng)的教案設計中,老師可能會就此打住,直接轉向教學活動的設計中。但是,在UbD設計中,我們認為此處的目的依然是模糊不清的,怎么算是“真正理解要素”?“賞析文本”的關鍵動作和成果又是什么?顯然,目標還是定得不具體、不可測評、不可觀察。借助UbD理解六側面,我們繼續(xù)打磨上述目標,并形成以下預期的學習結果:學生能引述英語短篇小說的原文文本證據(jù),分析人物的言行舉止和內心想法,以推測和判斷人物的人格特質。如果用圖表橫向對比下,反差會更明顯:
階段二:確定恰當?shù)脑u估方法
現(xiàn)在我們已經明確了想要看到的學習結果。那么,設計什么樣的任務能夠給學生表現(xiàn)出這些學習結果的機會?我們認為,表現(xiàn)性評價能夠檢測學生的理解。如果說傳統(tǒng)考試檢驗的是學生的知識,也就是檢驗學生知道什么,那么表現(xiàn)性評價檢驗的是學生可以用自己知道的東西做什么。
一份完整的表現(xiàn)性評價應具備三個部分:學習結果(Outcome)、表現(xiàn)性任務(Task)和量規(guī)(Rubric)。這三部分分別回答的問題是:學生要做出什么表現(xiàn)才能證明他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結果?我們需要設定什么樣的任務才能讓學生產生這樣的表現(xiàn)?學生做出表現(xiàn)后,我們需要依據(jù)什么標準來評價學生的理解程度?
還是結合課程本身,分享下我們在三個環(huán)節(jié)上的思路:1)此處的學習結果與階段一中的預期學習結果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由于整門課程確定的預期學習結果數(shù)量不多,實現(xiàn)難度適中,因此可以用同一個表現(xiàn)性任務承載起所有預期結果,所以此處的學習結果可以從階段一中直接拖拽。2)由于學生的表現(xiàn)已經明確,任務的基本邏輯也已搭建起來,所以在任務設計中,筆者更多是給這個表現(xiàn)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就這門課程而言,亦即尋找能給予學生表現(xiàn)機會的文本。同時,基于任務框架,完善任務概覽、時間安排、任務成果等說明,生成學生能看懂的任務單。3)量規(guī)是分層檢驗學生表現(xiàn)的標準。本次表現(xiàn)性評價著重評測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而國內外的研究機構在相關領域已經開發(fā)出較為成熟的量規(guī),所以我們借鑒了SCALE(斯坦福評價學習與公平中心)發(fā)布的文本分析量規(guī),綜合考慮學生水平和評測維度整合出適用量規(guī)。
整份表現(xiàn)性評價如下:
學習結果:學生能引述英語短篇小說的原文文本證據(jù),分析人物的言行舉止和內心想法,以推測和判斷人物的人格特質。
表現(xiàn)性任務:學生將閱讀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所著的“Mr.Know-All”,并完成以下任務:
閱讀文本,在文段旁標注疑問、看法或有助于解讀人物的思考。
學生與同學討論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疑問和思考。
討論后,獨立回答Character Analysis Worksheet上的兩個問題,在答案里體現(xiàn)自己 對人物的解讀并收集能佐證觀點的證據(jù)。
根據(jù)敘述者的描述,Mr. Kelada有哪些討厭的性格品質?列出要點并提供文本證據(jù)。
這些證據(jù)能充分證明Mr. Kelada是個令人不愉快的角色嗎?你認為Mr.Kelada具備哪些性格特點?
量規(guī):可參考SCALE Envision ELA Textual Analysis Rubric
階段三:規(guī)劃相關教學過程
要想讓學生順利完成第二階段的評估,教師還需要規(guī)劃教學過程,在每日的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完成表現(xiàn)性任務的梯子,以確保學生習得必要的知識和技能,順利完成表現(xiàn)性任務。
學生如要順利完成上述閱讀任務,需要習得以下知識技能:
能解釋小說的人物基本要素及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能依循文內注釋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標注自己的問題、想法和關鍵內容
能利用人物分析的思維框架,基于文本證據(jù)推測人物性格特質
除了上述教學內容外,還需要預留出開課破冰、階段性評價反饋、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終結性評價反饋的空間。
可以看到,得益于最終評價形式和內容的確定,我們在規(guī)劃活動時指向性更加明確。第一周的教學活動著重強調學生知識及技能的積累,第二周則把重點放在表現(xiàn)性評價上。
最后很關鍵的問題是:實際上課的效果如何,學生能不能感受到差別?
UbD并非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輔助性思維工具,所以在學生不會對UbD設計的痕跡有特別明顯的感知。如果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他們能直觀感受到的應該是評價方式的變化,以及表現(xiàn)性評價任務與此前的學習過程之間存在強關聯(lián),因為任務中檢測的內容一定是他們學習過的、甚至已經熟知的知識和技能。而從教師的視角出發(fā),筆者最直接的感受是,自己在逐漸適應和應用逆向設計的思維邏輯,比如,有時候迫于客觀因素需要在課上臨時調整教學活動時,也總是圍繞一個問題思考:這樣的活動是否有利于學生學習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并幫助TA完成表現(xiàn)性任務,從而實現(xiàn)預期的學習結果?
另外需要澄清一種誤解:UbD提升的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是課堂效率。由于UbD更強調學生的“學”而非老師的“教”,比起教師主導學習進度的課堂,UbD指導下的課堂往往會給學生的深度學習預留充足的時間和機會。因此,它容易導致教學進度的推進更加緩慢,但最終的學習效果卻是事半功倍。
最后的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部分小伙伴的成果。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經授權后方可發(fā)布,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聯(lián)系郵箱:2498144268@qq.com
答咨詢國際學校的都是哪類家庭?有明確海外升學規(guī)劃的家庭,希望孩子接觸國際化教育理念,培養(yǎng)跨文化溝通能力與全球視野的家庭,或...
答國際學?粗锌挤謫幔繃H學校是否看重中考分,要看你申請什么樣的國際學校,以及申請國際學校的時間。中考分是中考后申請公辦國...
答參加高考,為什么要選國際學校的普高班呢?多所學校的普高班通過“國家課程+國際課程”雙軌制,實現(xiàn)了升學路徑的“進可攻、退可...
答讀雙軌制國際學校的優(yōu)勢和弊端都有哪些?部分學校通過合作辦學或跨區(qū)域注冊學籍,為學生保留國內高考資格的同時,提供國際課程認...
答家長你好,雙語國際學校好不好關鍵看學校的課程與孩子的適配度,以及學校師資的穩(wěn)定性,以及升學成果。雙語國際學校是一類以招收...
答家長您好,北京國際學校一年多少錢,取決于選擇什么收費檔次的國際學校。北京國際學校收費按檔次大致分為三類:普惠型國際課程學...
免費咨詢
張老師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學校簡章學費隨時查
報名咨詢電話:400-005-1568
育路教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